考学体验谈306|怀揣热枕之心前行,首次报考圆梦早大

 

本期考学体验谈主人公 小鱼 毕业于国内一所双非一本大学的日语专业。小鱼 在大三时参加了学校的双学位留学项目,本科后两年都在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就读。在修士课程的备考中,小鱼 结合自身兴趣选择了教育学作为考学专业,并加入了有间学堂教育学小班课程第13期进行学习和备考。

早稻田大学是 小鱼 的梦校也是她唯一的目标校。带着这份热枕与执着,小鱼 始终保持着动力努力前行。在今年10月,她如愿合格了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将于明年4月入学。劳逸结合、科学备考是 小鱼 成功的关键词,希望她的考学体验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昵称:小鱼
日语:N1 107
英语:TOEIC 835
出身校:苏州科技大学/关西外国语大学

 

 

以下照片均来自于本期主人公自摄

 

 

 

 

备考过程

 

选择私塾和考学专业

我在大三下开学前就一直在考虑私塾报名的相关事宜,前后也咨询了很多家私塾、试听过一些课程。我个人最看重的是私塾老师的学历背景。早大一直是我最想去的学校,当时在咨询有间学堂时,了解到教育学课程相关的老师均有早大背景,这一点来说让我感到非常安心,这也是我决定报名的最大理由。

关于选择教育学的理由,一是我本身就对研究教育政策有很大的兴趣,二是因为早大开设了两个与教育学有关的研究科,这意味着我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而并非孤注一掷。

 

学习专业知识

从2023年冬季到2024年春季,我完成了第一轮专业课的学习。在第一遍学习时,我并没有去死记硬背一些知识,而是把重心放在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在教育社会学的课上,(因为是网课,有的同学不方便开麦),我基本每堂课都会被点名回答问题,再加上教育学VIP小班的人数本来就很少,我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更快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总体来说学习体验感很好。

 

撰写研究计划书

在学习完一轮专业课后就进入了研究计划书的撰写阶段。基本上整个四月我都在选题中渡过,买了很多书,也看了不少文献,但一直都没有找到适合的题目。后来的灵感是来源于我自己在留学中的一些经历。在有了想法之后我就去联系私塾老师探讨,最终确定了研究计划书的题目。在定题这件事情上一定要多听老师的建议,如果自顾自写了一个非常冷门的题目,那么会很难寻找到研究方向相近的教授来报考,甚至会因此导致迟迟合格不了的情况出现。

 

 

 

 

在确认了题目之后,整个五月我都在阅读文献和书籍中渡过的。我的指导老师也给我推荐了书和论文,看完之后真的能感觉它们对我写研究计划书很有帮助,其中一本书甚至可以说和我的研究计划主题非常契合,而如果是我自己去寻找这些的话说实话会非常困难。一些很核心的文献也是听取了私塾老师的建议之后才顺利找到,所以在写研究计划书的过程中私塾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总得来说,我撰写研究计划书的过程还是很顺利的,大体框架没有问题。当然了,里面也存在一些来来回回修改过很多次的小问题。另外,在最终定稿前还需要检查字数、字体、参考文献的格式等很多细节问题。关于日语表达,塾内有专门的日本人老师进行native check,这一点让我非常安心。最后我在六月初正式完成了研究计划书,总体耗时其实并不长,但从结果来看质量还是OK的。所以,研究计划书其实也是因人而异,时间的长短并不能完全决定质量的高低

 

事前联系教授

我从六月开始事前联系教授,当时其实并没有报太大希望。在拟邮件的过程中,塾内老师也会在我写完后帮我check,check完之后我再去发给教授。事前联系的结果是,上智大学安排了研究生(旁听生)面谈,态度很积极,这也给我之后的备考增添了很大信心;北海道大学直接拒绝了我(拒绝理由:本科不是教育学专业的话,考北海道会很有难度,建议再看看别的学校);东北大学也给了我研究生(旁听生)面谈机会,但面谈之后还是拒绝了我(拒绝理由:本科期间没有相关研究经验并且认为我日语能力不够);早大两个研究科的两位教授均给了相对积极的回复,其中一位教授给了非常多的建议,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所以在联系完教授之后我就决定夏季考只去直考早大,即出愿早大的教研、文研这两个研究科,不打算报考其他的任何学校。

 

2023.2 去看羽生结弦冰演 那个时候就在想以后要努力考上早大和羽生结弦做校友

 

 

在这边也想说,在事前联系教授的阶段,不需要太过于纠结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对于考学来说没有绝对的好坏,适合与否才是最重要的。不过若有很合适的教授并且也得到了积极回复的话,那就一定要抓住机会去准备笔试。当然了,也有无法直考入学的研究室(需要先申请研究生),但是和导师提前联络的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准备笔试与面试

七月和八月我都在家看课程回放、看老师推荐的书、练习小论文、刷过去问……实话说这个暑假心态是有点崩溃的。我也在这期间意识到了,我需要调节。所以在很emo的时候,我选择了给自己放假,去东京找朋友玩了半个月左右。当然了,这期间学习并没有停止,只是换了个环境继续,但这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心理调节作用。而自己一个人在家备考时,我会选择去大阪城散步来解压,基本上是每天吃完晚饭都会去,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笔试中有关名词解释的部分,因为我一直都很抗拒死记硬背,加上有成百上千个专有名词需要记诵,我认为我并没有能力把它们全部都准备好。所以我一般会先尝试理解它的意思,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将和这个词相关的所有内容都写上去。

九月初其实就开始焦虑了,两场考试之间间隔了四天,但是第二场的准考证迟迟没有寄到我大阪的家里,这也是导致我当时很崩溃的一个节点,因为这意味着我有可能需要放弃一场考试。不过幸运的是在第一场考试开始前两天的下午,我收到了第二场考试的准考证。这边也想提醒大家~遇到要跨地考试的情况,请一定要提前规划好时间!要预想一下自己拿到准考证的时间以及出行方面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且要第一时间想办法去解决。

到达东京之后,其实整个人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平静。第一场是教育学研究科的考试,我当时很紧张,加上出来之后我就发现我理解错了某道题的题意,所以当晚看到笔试未合格的信息后(教研是当晚就出笔试结果),我的心情并没有太多起伏。这场考试其实也为我第二场考试提供了经验。

四天之后迎来了第二场,也就是文研的笔试。可能因为已经有过一次考试经验了,所以21号那天我并没有很紧张,比较稳当地完成了专业课和外语的笔试。专业课的内容也是真的多,我一直写到最后一刻才停笔;外国语的考试,今年的难度我认为还算是比较平稳,没有让人觉得完全看不懂,至少都是能够答出东西的题目。

文研的笔试结果是考完一周后才出。在这一周内我完全没有想考试的事,而是选择好好休息以及出去玩来放松自我。28号上午查到笔试合格后,我就开始着手准备接下来的面试。因为今年文研的面试依旧是用ZOOM线上进行,所以我决定先回到大阪的家,给自己创造一个很安心很熟悉的面试环境,然后再进行面试的各种准备。我在面试前约了私塾老师进行一对一上课,完善了我原本的面试稿,也根据之前事前联系教授时教授提出的问题做出了对应的解答。在面试的前一晚我感觉自己已经可以把面试稿倒背如流了,不过话说回来,我觉得在真正面试的时候还是用自己的话当场说的感觉会更好,脑子里有一个回答的大纲就可以了,毕竟如果背诵痕迹太过明显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

面试当天,我紧张得都快生理性呕吐了,加上又是第一个面试的考生,紧张感再次加倍。不过在真正进入面试、看到各个老师后,我的紧张感就基本消失了。老师们提的问题不少,但大多比较常规,例如【介绍一下你的研究计划书】【你是如何寻找研究对象的】等等,我也很流畅地完成了这次面试。面试时间一个人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我大概面了26分钟左右,感觉比预想的要长一些。煎熬了四天之后我在10.5号等到了我最想要的结果,终于可以去梦校读书了。

 

 

总结与感悟

回顾整个考学过程,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预想可能会出现差错的地方并提前制定解决方案。考学是由很多个步骤组成的,其中的一步出错可能就会导致所有的努力白费,例如出愿材料的准备出现闪失无法按时出愿、考试前感冒发烧、出行路上遇到阻碍、准考证丢失等等。总之一定要做好预案,往往问题的产生就是源于自己的粗心大意、做事考虑不周全,而以上的这些都是没有人可以帮助我们的,是需要我们考生自己去克服、解决的。

 

认清私塾在考学中的作用。并不是报名私塾交完学费就万事大吉了,在私塾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很强的主动性,要去多问问题、多和老师交流。老师提出的建议是一定要听的,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往往容易出问题。当然,前提是老师得有经验且靠谱,所以在选择私塾的时候一定要去关注任课老师的学历背景和个人履历。

 

直考和申请研究生到底该如何选择?毫无疑问直考是最高效但更难的一个方式;而研究生,也就是旁听生,能起到一个保底的作用,跟着教授先学一年再去考修士也并不一定是坏事,但那一年的时光一定是会顶着巨大压力生活的。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能直考就直考,研究生可以用来备选,这样也能给自己减少一些压力。

 

一定要有目标。这个目标你可以自己悄悄设定,把它当成一个秘密放在心底,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千万不要产生“无所谓,去哪个学校都行”的想法,要考就要考自己真正心仪的学校,这样在备考的过程中你也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有一颗平常心。人生有很多种可能性,考学只是其中的一环,适当调整赛道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