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体验谈305|尽力而为,自会水到渠成
本期考学体验谈主人公 mici 毕业于日本近畿大学的东亚语言文化专业。在修士课程的备考中,mici 结合自身兴趣选择了日本语教育学作为考学专业,并加入了有间学堂大阪校日本语教育学第6期进行学习和备考。
mici 备考时间共计8个月左右。从学习专业课、撰写研究计划书,到准备笔试、面试,情报收集与科学备考贯穿着他的整个考学过程。虽然途中也曾与梦校擦肩而过,但就如 mici 所言,只要做到问心无愧,一切自会水到渠成。在今年7月与8月,mici 分别合格了关西大学外国语教育学研究科和大阪大学人文学研究科。在本期考学体验谈中,mici 对考学的每一阶段都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这些考学信息能帮助到即将备考和正在备考的同学们。
昵称:mici
日语:N1 135
英语:TOEIC 790
出身校:近畿大学
以下照片均来自于本期主人公自摄
个人背景
大家好,我是高中毕业后来到的日本,本科就读于近畿大学。大学期间学的专业是东亚语言文化专攻,因为韩语是必修课程所以本科四年又学习了韩语,考取了TOPIK6级。关于为什么决定在日本继续考修士,一是想提升学历,二是想专攻一下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语言学。当时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有间学堂,有间的老师给我推荐了几个专业。结合自身兴趣与本科专业考虑后,我决定了要报考日本语教育专业。至于为什么要报考私塾,因为我也算是转专业考学,本科期间并没有深入学习过日本语教育学的知识,自己备考的话可能有些困难。
备考过程
前期准备阶段:专业课+研究计划书
先说专业课。我是从2022年12月起正式开始备考修士的,整个备考阶段大概是8个月左右。第一步当然是专业课的学习,我当时是一边听私塾的课,一边阅读专业相关书籍来进行学习。专业课学习无疑是日本考研的重中之重,扎实掌握专业课的内容,既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笔试面试,也能给研究计划书提供很多新的思路。记得我刚开始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因为本身对语言学和外语教育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并没有感觉到很枯燥,反而还觉得挺轻松。但越往后越不容易。随着学习量和难度的增加,开始会遇到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了,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查阅各方资料或者向老师请教了。专业书的话,除了私塾推荐的,我自己也找了一些书,想要参考的同学请看下图(个人感觉这几本书可以说是日教必读的)。
日教专业书推荐
接下来说研究计划书。我是从2023年4月初正式开始构思、着手写研究计划书的。说实话现在想想感觉是有点晚了,如果早一些开始的话时间可能会更加余裕。首先,研究计划书的定题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能直接影响你整个考研的进程。个人感觉构思题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① 题目是否定得太大,② 参考文献是否容易找,③ 自己的志望校里有是否有可以指导的老师(不一定完全一样,但大方向要尽量一样),④ 有没有新颖性。如果前期就能定下一个比较合适的题目,我们面对备考会更加从容。相反,如果为了追求速度而草率定题的话,后期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这个“错误”,得不偿失,所以定题阶段一定不能太着急。至于我个人的撰写经历,因为我一直对语用论相关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当时就直接从这个领域出发构思了几个可行的题目,然后从中选择了一个比较好写的,总体还是相对顺利的。定下题目后就进入了需要大量阅读文献的阶段。我当时是通过大学图书馆和一些网站(主要是CiNii和J-STAGE)来找的相关文献。如果遇到一些文章是无法在网上浏览和下载的话,不是太重要的可以放弃,但如果特别需要的话一定不要怕懒,要么去网上申请复写,要么直接去当地图书馆去阅览。我当时就是为了一篇论文专门跑去了京都的国立国会图书馆。初稿完成后就是找私塾老师反复修改、润色的阶段了。私塾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内容和语法上的修改建议,对我帮助很大。
最后想说的是:个人感觉在合格发表之前一直都要以批判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研究计划书、不断地修改调整,并且还是要坚持阅读论文和学习专业课。
报考阶段:择校+笔试+面试
前期准备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后就开始正式进入到报考阶段。我第一所学校出愿报名的时间是2023年6月份,直到最后阪大合格前,我其实一共报了三所学校(分别是关西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大阪大学)。刚开始选择学校的时候确实很困恼,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应该去报什么学校,也不知道该报几所比较合适,说实话现在回想起来确实觉得当时报考有些草率了,不过幸运的是结果是好的。结合当时的报考经历,我总结了3条小tips:① 最先报考的1-2所大学最好是和你的水平接近或略低于你的水平(也可以称之为保底校)。一是因为这所学校合格的概率比较大,前期拿下的话既可以提升自己的信心,也可以让后面的准备更加从容;二是因为通过这所学校可以感受一下考试氛围(面试的流程以及笔试的难度等等)。这一点个人感觉真的非常重要,因为你无论在家怎么练习,都必须要经历实战才能获得一些经验。② 通过前期的报考摸清自己的水平。报考院校最好能拉开一些档次,方便判断自己的能力。③ 第一志愿最好不要放在第一位报!!!以我自身举例,随着经验的积累,确实是越往后越能从容地面对笔试和面试。比如我虽然落了东外,但考东外的经验给了我合格阪大提供了不少帮助。以上完全是个人的建议,仅供大家参考,具体还是要因人而异~
笔试的话没什么诀窍,就是多看文献书籍多刷题。读的论文越多、掌握的知识越多、思路越广,答题就会越流畅。不过研究科的出题都各有特色,需要去你想报的研究科官网下载相应的过去问来练习。我的建议是:先看志望校出题的方向,再决定着重去读哪一本书或者哪个方向的论文。因为日本语教育下属的分野非常多,在有限的备考时间里要想都顾及到并掌握消化还是挺难的,所以可以把精力放在某几个重点的领域。比如阪大的言文是7选2,它出的题一定会有几个语用论、几个社会言语学、几个文法分析。因为不用都做,所以就可以着重练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领域,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总之选定目标校,刷过去问,找准方向去练习很重要。当时我基本上把阪大官网上公布的过去问都做了一遍,虽然没有限制做题时间,但还是能帮我练出一些手感。每次做完题后,我也都会交给有间学堂的老师修改。
面试的话,不同学校的面试时间以及提问内容都不太一样,这个可以参考有间学堂共享资料里的情报,还是比较准的。比如关大的话时间大概30分钟以上,问的很广泛,研究计划书、个人情报、毕业论文等等都有被问到。东外的话是15分钟,全部都是围绕研究计划书,时间限制很严格,老师甚至会看表,有些压迫感。而准备这一类学校的面试,就只需要细读、精读你的研究计划书,猜想教授会问的问题然后自己思考一下即可(但是说实话这种level的学校,教授问的问题基本上预测不到,还是得靠临场了www)。阪大的话,最短的只有8-10分钟,和东外类似只问研究计划书,具体问的问题我之前也没有预测到。所以一定要吃透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当时我的准备方法是:先写面试稿,列下基本问题,然后去找私塾的老师进行模拟面试。除此之外,我还找了我们本科的一个语用论方向的老师请教了一些意见。个人觉得面试和研究计划书这种人为因素很强的东西一定要找多方来获取建议。
总结与感悟
最后分享一下考研的一些感悟和心得。首先我觉得我要感谢自己当初的选择,选择了将日本语教育这个分野,因为这真的是我非常感兴趣且比较擅长的领域,可能也是源于兴趣才使得我能坚持下来吧~然后想说的是,情报收集的重要性。个人觉得日本考研真的很拼情报信息的掌握(包括学校情报、考试情报、教授情报等等),通过一切资源来获取情报可以使你事半功倍。最后就是心态调整。我是在日本上的本科,熟悉日本的朋友都知道学文科的日本人基本上是没有人会选择考研的。我周围又基本都是日本人,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考研氛围,所以时常还是会感到孤独、会犹豫要不要坚持下去。而且在我的考研期间,周围的大部分日本朋友都已经找到工作了,这也给我增加了一定的压力。所以真的很感谢当时能够排除外界一切干扰、专注自身的自己。
阪大合格发表当日
考学的路上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东外是我梦想中的学校,7月份落选的时候也会有不甘,也会有失落,甚至是自我怀疑。在阪大合格之前,想过很多,要不要读一年研究生?后期该报哪些学校?……那时感觉考研的终点遥不可及,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但其实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你只要做到了问心无愧,该来的总会来的。最后希望现在正在奋战的同学们也能不留遗憾,合格自己心目中的那所情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