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体验谈304|不畏跌倒,不惧将来
本期考学体验谈主人公 童话 毕业于国内一所985、211双一流大学的英语专业。在修士课程的备考中,童话 结合自身兴趣选择了经营学作为考学专业,并报名加入了有间学堂UCBS第10期进行学习和备考。
童话 在日语基础还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就来到了日本,正式开启了考学之路。然而现实不比理想,纵使不断付出努力,2年间还是迎来了多达8次的失败。好在 童话 有一颗坚强的内心,也有爱她的家人,帮助她一路挺过挫折,坚持了下来。负重前行的 童话,终于在今年9月迎来了自己的曙光,合格了神户大学经营学研究科。希望她的这篇考学体验谈,能鼓舞到目前感到迷茫、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同学们。不惧失败,勇敢面对,总会看见希望的。
昵称:童话
日语:N1 139
英语:TOEIC 835
出身校:西安交通大学
以下照片均来自于本期主人公自摄
考学时间线
2020.8: 辞去了原本从事的英语相关工作,准备赴日进学。(此前通过二外学习有一些薄弱的日语基础,但从未参加过JLPT在内的日语等级考试。之后自学了3-4个月就联系了语言学校,自己申请了签证准备赴日)
2021.1:签证开放,来到日本进入东京的语言学校学习
2021.5:确定选择经营学作为考学专业,通过网络了解以及实地走访后加入了有间学堂UCBS第10期,开始了经营学的学习
2021.8:取得N1
2021.11:完成研究计划书初稿
2021.12:第一次参加大学院入学考试,以失败告终
2023.4:语言学校学习期限已到,转入专门学校继续备考
2023.9:合格神户大学经营学研究科
赴日留学的契机
实话说,并没有非常强的目的性。起因是当时对自己的工作及生活现状并不满意,从而产生了走出家乡、看看外面世界的想法。幸运的是家人也同意,因此就定了下来。
至于留学国家的选择,我虽然是英语专业毕业,但其实打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英语,而且对欧美文化也没有过多的向往,再加上自己有一点点日语基础在,就将日本留学加入了计划。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趁着当时出入境政策暂时放宽的时期,直接选择了来日。
2020年12月中旬,刚刚解除隔离的我在外出游玩时看到的海
备考过程
语言
我个人并不是非常喜欢出游社交的类型,可以说在语言练习上先天处于劣势。因此我很重视在语言学校和专门学校学习的时间,这种高效率的练习我认为对我的帮助很大。
在这之前我先叠个甲,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作为成年人自我选择即可。经营学里的「コンティンジェンシー理論(权变理论)」讲的是,没有最好的方法来组织公司、领导公司或做出决策,我认为学习方法是与之相通的。
可能有同学会认为语言学校的学习进度太过缓慢,从而轻视语言学校,但我认为也并非全是如此。诚然,没有N1,对于我们考大学院的人来说,基本上等同于不会日语。但是问题是,有了N1,也不代表你会日语,这一点是关键。而在语言学校和老师的实际沟通交流、面对他人的一次次的发表,对口语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学习如何表达自己,或者进一步说,学着用日语表达自己,这一点是非常难的。我目前也需要再多加努力,和大家共勉。
研究计划书
关于研究计划书,起初我自己的选题非常理想化,或者换个说法,非常幼稚。现在写这篇感想文的时候回忆起来,都会觉得自己当时的想法非常浅薄。但这也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毕竟对于我来说,经营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无论是追赶该学界,还是日本这个国家对于学术的要求,都是需要时间的。这一点上有间的老师们也对我帮助很大。比如说,在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通过老师们的指导,我逐渐认识到了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提炼过程。这些最后都转化为了我对经营学的思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身的日语能力有所提升,对专业知识、研究主题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再通过和有间的老师们以及语言学校、专门学校的日本老师们不断的沟通,研究计划书得以完善、成型。
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无论是正在备考的、还是有想法来日留学的同学们,请各位在撰写研究计划书的时候一定要及时与老师的沟通、讨论,这个过程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你和老师对于这份计划书不断审视、提炼的过程,也是你自己对计划书吸收的过程。
说实话,无论是有间的老师们、还是其他地方的老师们,他们对我们计划书做的修改,无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表达,甚至产生思维上的差别。这些差别也请大家不要轻而易举的放过或者忽视,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否则,这些漏洞就会变成你在面试时被老师诘问到哑口无言的导火索。
以下是我发给有间,以及专门学校辅导老师的一部分邮件。虽然也不算多,但想通过它们来告诉大家沟通的重要性。
专业知识
这一点反而能分享的不是很多,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对于刚来日本的我而言,学什么、为什么学这个、怎么学,都是问题。有些问题,有间的老师们作为引导者能帮助我想清,但是有间不是幼儿园,不会把每一口饭都喂到我们嘴边。因此同学们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再向有间索取,亦或是自己探求。这一点很重要。
领进门以后就是怎么修行的问题。简单(多看书、多看文献、多做过去问、多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但也困难(看什么书、看多少书、怎么看书、看到哪里是尽头)。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越学,我越不知道自己会什么,对经营学也越来越陌生了。
以下是我阅读过的一部分专业书。原谅我目前手头只有这几本书,因为最近班里考经营学部的同学们听说我考完了,就问我借走了好几本专业书,所以显得有点少了。希望没有给大家造成日本考学非常轻松的“幻觉”~
论文的话,大家有很多手段可以获得,包括网络、位于东京的国立图书馆等等。我一般用的最多的就是J-stage了,轻松简便还免费。谷歌学术也OK,但是需要注意下权威性问题。另外,如果是研究中国问题,知网也是很重要的助力。相信这个大家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都知道如何使用。其实关于文献检索查找的问题,有间的老师们也会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讲解和科普,十分令人安心。
这是我计划书参考文献的一部分,但实际上翻看过的、使用过的远不止这些。
择校与考试
第一条建议:尽可能找到研究方向相近、能指导自己题目的教授,报考该教授所在的研究科。如果研究题目与教授研究方向不符,那你本身的入学动机(志望理由)就很可疑,无法说服自己,更无法说服老师和大学。不相匹配的报考会让你的面试宛如灾难现场。请大家尽量避免这一点。
第二条建议:如果考试结果不理想,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调整目标校(维持or降级)。从帝大,到早庆一桥神户,再到GMARCH、关关同立,最后再到日东专驹等等,日本存在这样所谓的“学校等级金字塔”。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面对这个问题。不过我仍推荐先定好自己研究的题目,再针对题目去报考研究方向相近的教授所在的学校。这一点合乎逻辑,也会让你的入学动机变得合理化。
第三条建议:带好手表,并仔细阅读考试说明,考试考多久、小论文字数要求多少、拿什么答题(一般是铅笔,但也有异类,如早大)等等。如果你没带笔或者带错了笔,原则上大学并不会借给你,手表同理。
最后一条建议:重视语言学校和专门学校布置的小论文写作,兼备速度和逻辑是文科大学院考试的基础。以经营学为例,本次神户大学的考试设有两问(从9个分野中选择2问回答,但实际上选择极为有限,一般都是经营学与市场方向),也就是两篇小论文,时限3小时。我第一问大概写了1200-1500字左右(具体忘记了),第二问写了2000字左右,共计约3200-3500字。总的来说,基本上要保证1个小时至少写1000字。记得我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写到后面手非常酸,酸到抖个没完没了,甚至没写完,这样显然是不能合格的。
总结与感悟
最后说说考学路上感悟到的一些事。
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我自认为并不是个聪明的人,花了两年才获得了一个结果。对比于很多刚来不久就高中难关校的同学们,差距非常大。虽然确实存在转专业考学等增加考学难度的因素,但究其根本还是我的学力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导致的。虽然我衷心祝愿每一位考学的学子都能一次性上岸,但事实上像我一样屡次失败的人也的确大有人在。失败原因很多,但首要必在自身。不过也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我也曾迷惘过,怀疑是不是自己来日本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诸位读者请想,跨度两年,失败了大概8次左右的我,心理上承受的到底是什么样不可名状之物(笑)。在看到神户大学合格的时候,我当时并没什么喜悦,随之而来的是大概20分钟的手抖,无法抑制且伴随着无法名状的疲惫感。借用某个游戏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永别了,牢笼”。真的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虽然考上大学院也不过是人生的一个路口,但是崴了一脚摔个狗啃泥和攀登之下终至顶峰,我想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区别的。
接着要认识日本考学。这里我想诟病的一点是,日本修士考学制度的暧昧性。做个简单的对比,在国内考研,分数线是320,你考了315,不够就是不够。要不政治、要不英语、要不专业课,你可以哪里不够补哪里,目标是很明确的。但日本修士不是这样,公布出来的只有「合否結果」,也就是合格or不合格。考上了还好,考不上的情况下,你连笔试是怎么失败的都不知道。我曾对负责辅导我的日本老师说:“我连我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老师也非常认可我的这个观点。也正因为没有失败反馈,日本考学变得非常考验人的心理。这一点希望大家可以理解、认识到。
最后想提醒大家,要搞好和家人的关系。我见到过很多和家人关系不和,一气之下,或者是为了逃离而出国留学的同学。我在此无意指责他们,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想表达的只是,在异国他乡,即使你是无敌社牛;即使你的心足够强大,也终有软弱悲观的时候。尤其是结合上面我所说的日本考学对人心理的考验,软弱悲观等情绪会被无限放大。至少我可以说,没有母亲的支持,我是无论如何都走不到这一天的。虽然她唠唠叨叨还总是喜欢是推着我干着干那(笑),但也是她在我悲观的时候作为我最坚强的后盾告诉了我,失败算不了什么、失败了也是宝贵的经验、即使最后没考上她依然爱我……等等。包括一直沉默的父亲,我在内心也知道,他时时刻刻都在牵挂着我。也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