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考研丨合格5校!人类学考生合格访谈录
前言
本次的受访者任同学,是来自有间学堂人类学VIP课程的学员。在任同学的考学过程中,一共报了5所大学,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门院校,并且5所大学全部合格,实力可谓非常强大。
这也是为什么本期的合格访谈打破了以往集体访谈的形式,而是针对任同学进行了专访。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任同学如何分享她的考学经验与心路历程吧。
基本信息
小编:本期接受专访的任同学,本科毕业于美国史密斯大学,修士同时合格了日本五所顶尖国立大学的人类学方向。首先看看任同学合格的院校和她的自我介绍吧。
任同学:大家好,我本科毕业于美国的史密斯学院,大学是双专业,同时学习了人类学和东亚研究专业。因为对日本比较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选择了日本研究作为自己的方向,大三期间也来日本交换留学过。语言成绩日语N1 152分,托福110分。我与有间结识的契机是通过知乎、小红书以及公众号上的文章,然后在有间学习的是文化人类学的一对一VIP课程。这次我合格了下面这五所学校的修士/博士前期课程:
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
超域文化科学专攻文化人类学分野
北海道大学文学院
人文学专攻
东北大学文学研究科
广域文化学专攻文化人类学领域
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科
综合社会科学专攻
筑波大学人文社会商业科学学术院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群
Smith College
择校理由
小编:任同学在准备的时候,是怎么决定自己要报考哪些院校的呢?请谈谈你的择校理由。
任同学:我的择校理由比较现实,属于广撒网型。首先我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去寻找领域比较贴近的教授。然后根据教授所在的学校选择几所国立大学。我的研究方向是医疗人类学,有间的孙老师给我推荐了以上五所学校。但各所大学仍然存在细微的区别,相比较而言,我所研究的领域,在东大研究科的教授较多,至少有五名。一桥是两名教授,北海道和东北大分别为三名。筑波的规模较小,只有一个不大的研究室,所以最后选择就读的学校是东大。除了名气之外,研究室规模也是我参考的一个标准。

小编:你一共报考了五所学校,全都合格了,那么能说说让你印象最深的学校吗?
任同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东北大学,考试内容比较难。比如东北大笔试的专有名词解释部分,光看私塾提供的课件是远远不够的,备考时还需进行大量阅读,拓宽知识面。包括人类学家写的名著里面,十分细微甚至可以说犄角旮旯的知识点都需要注意。
东北大学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是面试,两名面试官都十分和蔼可亲,整场面试氛围相对轻松。面试期间,教授给我推荐了一些专著书籍,结束后其中一名老师还把我叫到休息室,给我看了面试时推荐的几本书。所以我感觉东北大学研究室的氛围非常友善,既充满人情味又不乏学术严谨性。

考学心得
小编:接下来是考学心得的分享。首先请谈谈你的书类材料和研究计划书的准备吧。
任同学:我是拿着一份研究计划书投了五所学校,但不同学校要求不同,都有各自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有的学校要求计划书中体现志望理由。每个大学的字数要求也不同,东北大和北海道要求4000字;一桥大学则会给一份具体的计划书格式,大概一两千字;东大的篇幅最短,只给了一张A4空白纸,让考生自由发挥。
除了研究计划书之外,不同学校要求提交的材料也不一样。有的大学要求提交毕业论文,比如东大、一桥、筑波;有的大学要求提交的论文内容为英文或日文,那么就需要考生提前翻译好,希望同学们准备时不要忽略了这些细节。
我是从去年开始准备的研究计划书,起初方向是关于残障人士的研究,但总是找不到新颖合适的问题点。也考虑过做移民研究,最后在孙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为医疗人类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关注女性的身体经历(bodily experience)方面。当时孙老师转给我一篇文章让我很感触颇深,以此为契机我开始大量阅读文献,从中文、英文、日文三方面入手广泛阅读,以女性身体经历为切入点真正开始准备研究计划了。
一桥大学
考场经验
小编:感谢任同学的分享。在日本考学中,除了研究计划书之外,笔试和面试也是很重要的环节。那么请任同学也分享下自己笔试和面试的经验吧。
任同学:先说东北大学吧。就像我刚才提到的,东北大笔试难度最高,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准备,内容的量也非常大:总共分四场,第一场专业笔试,2个小时;第二场本专业英语考试,1小时40分钟;第三场外国语,2个小时;最后才是面试。但大家不要紧张,因为对你来说很难,对别人来说也一样,你不会做的题别人同样不会做。面试内容有专业知识的考核,例如会针对笔试的答题进行提问。
筑波大学的考试比较常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考试内容中规中矩,如果看过学堂提供的课件,考试基本可以应付过去。面试时只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被教授带着走即可。
我考的第三所大学是北海道大学,只提交了书面材料,随后就是面试。北海道大学书类选考时,需要额外提交一篇2000字左右的人类学小论文。因为不限题材,一开始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所以反而有点难。
北海道大学的面试有一位教授,十分严谨,会问比较难的问题,他问了我关于身体论的问题,还将问题拓展开来深入探讨,让我有种压力面试的感觉。当时我并没有回答上来,就诚实地告诉老师自己不会,虽然有难度但最后还是侥幸通过了。
一桥大学也是书类选考和面试两轮。面试时长为45分钟,是几所大学里面时间最长的,整场面试就像跑马拉松。本来有一道英文翻译题,但考官们看到我是美国本科毕业的背景,就跳过了翻译,整整45分钟只围绕我的研究计划书和毕业论文展开。
两位面试官十分认真仔细地阅读了我的论文和计划书,还做了很多笔记,包括计划书中参考文献的作者最近做了什么研究也会问到。我的一个心得体会是,不管教授们问的得多么细致刨根问底,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轻易动摇。
最后一个是东大。因为疫情,东大的笔试改为小论文选考,他们会提前给考生一套考题,有ABCD四套卷,给一周的时间让考生作答。AB卷是外语考试,为英文题。CD卷是专业知识的考核,比如给一些人类学的关键词,让考生选择其中一个,写一篇2000字以内的小论文。这一轮也比较考验学生的学术诚信度,因为考生其实有一周的时间可以去准备。
东大的面试大概20分钟左右,时间过得很快。如果说一桥的面试是马拉松的话,那么东大就是百米赛。教授们问题问得非常快,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不停地向我抛来,整场面试下来脑子飞快运转,面试结束后脑袋一片空白。但还是那句话,不论教授问什么,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立场。
筑波大学
压力排解
小编:好的,非常精彩。一个人能感受出好几所学校的不同风格确实很难得,那么你在备考这么多大学的时候,有过压力和困难吗?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克服困难和排解压力的呢?
任同学:其实一开始我考过两次,都落榜了。那时候心理压力非常大。但是没有任何办法,人生在世,该吃的苦就得吃,该承受的压力就得承受。有压力的时候一定不能消沉,一旦自暴自弃就比较危险。我觉得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身边有一个陪着一起学习奋斗的同学,我们总是一起准备专业课,一起约着泡在自习室学习,就这样熬过来了吧。
北海道大学
在有间学习的感受
小编:下面请谈谈你在有间学习的感受吧。
任同学:我报的是一对一的VIP课程,有间给我拉了一个小群,除了我还有班主任和其他老师。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只要我在群里提问题,老师们都会十分及时而且认真地回答我,这一点非常好。
我的指导老师孙老师还会给我推荐其他书籍让我拓展阅读,这对我帮助很大。在学校的申请上,孙老师也一直让人很放心。在我压力很大的时候,孙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可以说我的大部分力量和自信都来源于孙老师。
毕业计划及对后辈的建议
小编:在经历了这段时间的备考之后,任同学对后辈有什么建议吗?大家对日本考学之后的进路问题也有一定的关心,任同学现阶段有什么计划呢?
任同学:我目前的考虑是,修一结束后,如果研究推进比较顺利,自己又坚定决心的话,我希望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对即将考学的后辈们的建议,首先我想分享的是与备考压力和不自信的相处,我想这是大家在考学过程中一定会经历的。作为过来人,我认为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主动倾诉,毕竟比起自我肯定,这个阶段的大家其实更需要的是来自他人的认可。以我自身经历来说,好几次我因为自我怀疑而感到无力的时候,就会找孙老师以及我朋友进行一些交流。通过这些交流,他们一次次地给予了我理解以及肯定,和找很大程度上疏解了我当时的压力。
再就是我觉得,如果有条件的话报一所私塾还是挺好的。在有间,除了得到考学辅导以外,打算读博的我结识了学术上的前辈,也在备考过程中接收到了丰富的考学信息,少走了不少弯路。
最后我还要分享的一个体会是学无止境。不论身边同伴或者同龄人让你觉得有多优秀,你们都不要受其影响。不要无谓地进行横向比较,避免自己给自己制造焦虑情绪。不管是不是谈论考学吧,都应该告诉自己“自己的对手只有自己”。
小编:好的,非常感谢任同学精彩的分享,干货满满!最后再次祝贺你金榜题名,也祝你未来学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