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体验谈042|当初“欠”下的,现在十倍还
本期考学体验谈的主人公 海砂 毕业于国内一所大专院校,16年进入有间学堂学习,是16年文学春季班的学生。虽然是专科出身,经过海砂的不懈努力,于2017年9月合格了东洋大学,实现了专升硕的学历翻身。
昵称:海砂
毕业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EJU留考单科日语:333+45
N1:101
以下图片均来自本期主人公自摄
开头先交代一下自身的条件吧。我2015年毕业于国内的一所大专院校的日语专业,毕业时日语水平只有N3。高中时期不思进取,大学时期沉迷于校内各项活动,因此临到毕业时才发现自己几乎什么也不会。到了大二下学期期末的时候突然觉得该清醒清醒了,这才开始着手准备出国。但当时的我因为长期的“堕落”,对于出国并没有详细而明确的计划,只是单纯地想去我学了2年语言的国家看一看。
由于我的考学经历比较特殊,中间也发生了不少让我不愿回想不愿细说的事,因此本文将分为“考学时间线”“常见问题解答”“个人建议”三个部分。
考学时间线:
2015.10 赴日;
2015.12 第一次搬家在与舍友的讨论之中知道了“塾”的存在,看到了各大塾的宣传帖子;
2016.02 选择了有间学堂3月班开始上课;
2016.08 研究计划书初稿完成;
2016.10 研究计划书2稿修改;
2016.12 研究计划书3稿修改报考某校研究生发现时间已经来不及;
2017.01-02 密集报考研究生,发现大多都来不及*;
2017.03 合格保底校,语言学校毕业,打算再考一年;
2017.04 在保底校中央大学开始做科目履修生;
2017.06 东洋大学修士出愿;
2017.08.26 东洋大学夏季入试;
2017.09 东洋大学合格;
常见问题解答:
1. 大专生怎样才可以报考日本修士?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大家都知道各大学校的募集要项上都这样写道:
此处以中央大学为例
蓝色部分写道:需要你接受了16年的教育,并且拥有学士学位。很明显我两个都没有,那我是怎么考上的呢?
请看红色部分:根据个别入学资格审查,审核之后认可你拥有和大学毕业生同等学力,并年满22周岁的人(可以报考)。我就是通过资格审查,拿到了出愿(报考)资格之后,参加修士考试考上的。
2. 个别入学资格审查(以下:个审)是什么?
这是一个部分学校才有的政策。常见于MARCH校以及以下学校,早庆上这个档次的学校目前我没有看见过。具体政策和要求在各大学校的募集要项里都有写,建议认真地逐字逐句去阅读,然后准备出愿材料。
我当时采取了海投的方式:按照每个学校不同的要求,准备了各种不同的审查资料,给每个志愿校都寄一份。寄之前先给志愿校的学生处打电话,详细询问关于审查资料的问题。当然了,除去因为自身条件不足而无法通过个审的情况以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即使官网上写了可以个审,打电话去问的时候直接就被拒绝说”我们学校没有这种政策”。建议各位做好被无限拒绝的心理准备。
※为什么我会错过报考时间?在前面时间线中提到,我发现都来不及研究生出愿了,是因为个审时间比正式出愿提早1到3个月,但是初次报考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意识到。所以没有学士学位的同学要牢记,只看出愿时间是不够的,一定要提早做个审。
3. 考试考些什么?
当然这也是根据学校来定的。比如中央,在我那一届为止都是只要通过了个审就可以和普通留学生一起参加留学生入试。但东洋不同,即使通过了个审,参加的也是一般入试。有些学校留学生入试和一般入试的笔试和面试统一进行,题目完全一样,所以参加任何一种考试,本质上是不会有差别的。而东洋的一般入试和留学生入试差别极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亲临学校教务处翻看过去问题。
4. 你参加的是什么考试?
如问题3所说,我考的是东洋大学修士入学的一般入试,和日本人竞争。需要考哲学、文学常识、小论文、外语,以及面试。
5. 如何准备考试?
首先,紧跟塾的进度,在专业课方面塾的节奏和内容对备考都很有帮助。该背的好好背,该看的看,计划书多和老师沟通。我的计划书找唐老师最少大改了四次,期间还和杨老师面谈了一次,杨老师和唐老师都毫不留情的指出了我的错误。当时我觉得很委屈,考上之后我回头去看自己初版的研究计划书,在心里把当时的自己痛骂了一顿:写的什么玩意!!!
其次,考前一个半月我才发现我需要加考哲学内容,而我一直以来准备的都只有文学。因此我紧急上亚马逊买了几本哲学相关的参考书,也看了一下东洋各位教授的研究题目,几乎足不出户不眠不休的做了一下突击准备。在这期间有一位同学的考学体验谈鼓舞了我:她为了准备考试,甚至没有看一场花火大会。于是乎我也没有出门,在考前一周多这个有限的周期里把哲学的内容大致看了一遍。其中对我最有帮助的是这本书:
6. 为什么选择有间学堂?
当时我来日本的时候,塾的宣传还没有这么多,大部分留学生也没有将考学前置化等大大节省时间的远见。我花了一个周末把各个塾都跑了一遍,当听见廖老师跟我说“你再怎么努力,最高只能上MARCH”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夸大而是实事求是地跟我分析了现状,让我觉得“就是这里了”。因为我自己在咨询塾之前,也有做一定的了解,也知道确实MARCH以上的学校无法做个审这么个情况。再者考虑到年龄的问题,比起劝我重读大学,我还是想在自己能够做到的范围里努力拼一把。
个人建议:
- 早做打算,少走弯路。我迟迟没有决定好考编入(就是编入大学的学部)还是直接考修士,因为自身条件太差,没有英语成绩,跨专业,日语不够好等等,没有自信。第一份研究计划书定稿还是2016年11月写成的,白白浪费了2016年暑假的报考机会。
- 鼓起勇气,拿出自信。如果不是因为自卑,第一年就去参加修士考试的话,未必需要再来一年。当时的我过度自卑,几乎不敢跟任何人交流:不敢跟教授发邮件,因为害怕要面谈;不敢给塾老师发微信,因为害怕面谈(千万不要这样!!一定要多沟通,老师们都很负责);不敢打工,因为想到要和陌生人说话就感到窒息;甚至不敢写考学合格感想,因为害怕别人的评论——事实证明这些事是可以克服的,过度自卑和紧张一点用也没有。在考学后期我强迫自己去打兼职,给陌生人指路,跟保底校的老师说话,终于改善了一点点自己的紧张感。
- 保持情绪稳定和身体健康。考学期间有三位家人和朋友离开了我,每次都对我造成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对家庭状况的认识不清使我精神极度不稳定,再加上长期的熬夜,免疫力和身体都变得比较弱。建议各位在考学期间也要和家人多保持联系,常回家看看,多运动,早睡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