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体验谈313|无畏探索,科学备考,半年不到攻克名校

 

 

本期考学体验谈主人公 umu 毕业于国内TOP2大学的日语专业。在修士课程的备考中,umu 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了社会学作为考学专业,并加入了有间学堂社会文化学第26期进行学习和备考。

从决定赴日考大学院到最终合格,umu 花费了仅半年不到的时间。强大的信念、十足的勇气、科学的备考方法是她成功的关键词。umu 自发探索的针对性学习方法,加上指导老师的精华点拨,闯关的步伐加速前行。最终,umu 于去年9月合格了慶應義塾大学社会学研究科名古屋大学人文学研究科。在本期体验谈中,umu 分享了自己从零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准备笔试、撰写研究计划书等备考过程,希望她的经历与建议能够帮助和鼓舞到大家。害怕困难,往往是前进道路上最大的阻碍。希望各位同学也能像 umu 一样心系梦想,勇攀高峰。

 

 

昵称:umu
日语:N1 142
英语:TOEIC 935(未提交)
出身校:北京大学

 

 

以下照片均来自于本期主人公自摄

 

 

个人背景

从开始备考到赴日考试,只有短短3个月的时间。其中方方面面的挑战都远远超出了我的能力。虽然一番挣扎之后的结果非常令人满意,但单论过程的话,我并无法问心无愧地评价自己做得很好。

从研究计划书定题到第一所大学出愿,只有3个星期;笔试考前半个月,面对过去问还是一脸懵逼;带着老爸用旅游签证赴日考试,办签证的过程还被不良中介骗到……

你或许会发自内心地质疑:“就这也能考上?”
但就像小马过河,这些看上去唬人的东西也许实际并没有那么可怕,至少不试一试谁也不会知道。

趁着没有忘记,我选择将当时的备考过程记录下来,希望我的经验能够为同样有赴日读大学院计划的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在这里还要感谢在我的备考过程中给予我极大帮助的两位有间学堂的老师。一位是班主任孙老师,如果没有孙老师的提议,我肯定已经放弃了夏季出愿这个天方夜谭的选择。在后续出愿学校的选择上,孙老师也总是能及时地给出非常可行的建议。另一位是研究计划书的指导老师赵老师。虽然只有3次的修改,但赵老师每次的点评和建议都切中要害,从方向上给了我相当大的指导。同时孙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也让我在独立备考的迷茫中找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

 

合格通知

 

 

考学时间线

2023年4月初 决定赴日考大学院
2023年5月初 决定考社会学专业,并报名有间学堂
2023年5月1日~5月21日 备考托业
2023年6月初 开始准备研究计划书
2023年6月末 研究计划书一轮+二轮修改
2023年7月 N1考试(目的是刷分,最后考了180分,但没能在出愿中用到
2023年7月 研究计划书三轮修改+出愿慶應義塾大学社会学研究科早稲田大学文学研究科名古屋大学人文学研究科
2023年8月 准备笔试
2023年9月5日~9月20日 赴日考试(名大和庆应合格后,放弃考早大,提前回国)

 

 

一些考学干货

由于是夏季出愿,我个人的备考进度远快于有间的授课进度。除了最开始的几节课之外,我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进度准备的研究计划书和笔试面试。因此在自行备考这方面,我有不少自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出题倾向分析

我准备笔试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根据过去问整理各个学校的出题倾向。因为备考时间有限,我不可能把教材从头到尾学一遍。加上没有老师的指导,我根本不知道哪里是重点、应该学些什么(当然,正常跟着塾里进度走的同学没有这个烦恼),所以只能从结果反推——过去问考什么,我就学什么

我把自己报考的三所学校+神户大学的历年过去问全都下载了下来。笔试考试有名词解释小论文两个板块,我分别整理了考题中涉及的关键知识点及其所属分类(eg:是哪个社会学家的理论?方向是格差、民族,还是福祉?)、出题年份及学校名称。

 

 

与此同时,还针对小论文的题型和风格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外行学习者,在把教科书粗略浏览了一遍、对社会学的知识大致有个印象之后,做出的非常粗略的判断。但对于前期学习来说也足够了。
 

名词解释

其实我准备出愿的学校里,只有早大一所学校考名词解释,但我还是在名词解释上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最主要的理由是,连名词解释都不会的话,小论文是真的写不出来啊TAT。所以准备名词解释的过程对于我来说,几乎可以等同于学习社会学专业课的过程。

学习过程中,没有事先准备好的范本让我背,也没有现成的知识结构往里填,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自己一边学习一遍总结。

 

 

 

最开始的时候,每个名词我基本上都是按照早大的200字作答要求准备的,所以需要花很长时间组织语言、删删改改。但后来发现时间不够,索性就不在字数上纠结了,一切交给考场上的自己现场发挥。

整理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概念在整体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它和其他概念的关联性。如果有什么其他的灵感(比如“这个概念好像可以用在我的研究计划书里?”“最近的××问题好像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也可以随时做上标记。

 

 

 

此外,我还会标上每个概念在课本中出现的页数。因为我自己整理的版本并不完美,很多时候还需要再次翻阅课本对照。

至于背诵……只能说随缘了。一方面是因为我根本不擅长记忆,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有远比背这些东西更重要的事情折磨得我痛不欲生,所以我的打算是活过名大和庆应的考试之后,再趁着早大考试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临时抱佛脚。

 

小论文

庆应的小论文可以说相当好准备。一共只有两道题,第一道是“当前的社会大趋势/大问题+社会学大方向/大理论”相关的问题。也就是说,用相当宽泛的社会学理论,来解释一个相当宽泛的社会学现象。第二道是研究计划书相关的问题。

事实上,这次庆应的两道小论文题目我都押中了。第一道押的是“风险社会or全球化”,第二道是“研究方法or研究伦理”——最后的考题恰恰就是全球化和研究伦理。但遗憾的是,我是考前一晚押的题,而且也完全没有想到庆应的出题教授还真就这么耿直,所以完全没有准备hh。

不过就算押不中题,庆应这种不细究某个具体知识点的灵活出题方式,也是非常好作答的。基本上日语写作没问题+考前一段时间保持用社会学理论思考问题的状态,就不可能写不出来。

至于名大的小论文,一直是我最头疼的地方。因为名大文化动态学的研究方向只是社会学中一些小分支的集合,不仅跟我的研究计划书毫无关联,而且跟庆应、早大的笔试考方向也几乎没有重合。所以直到考前两三个星期为止,看到名大的过去问我依旧会忍不住怀疑:我真的没有报错专业吗?

经过无比痛苦的挣扎,赴日前的最后两个星期,我还是决定把全部重心都放在名大的过去问身上——其实这是非常不理智的:第一它严重影响了庆应和早大的备考;第二谁也不可能短短两个星期就能从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状态达到合格水平。

事实上最后我依然没有达到面对名大过去问能胸有成竹的水平。做过去问时,运气好时候,能回答出4道题中的3道;运气不好时,可能就只能写出1道了。但幸运的是,最后实际的考题与我的研究方向反而比较贴近,对于我来说是相当好作答的。这可能就是非热门学校的好处吧,老师可以根据报名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出题方向

 

研究计划书

跟大多数人相比,我的研究计划书进展得比较顺利。10天用来选题,20天用来撰写最先出愿的一稿,加起来也没有超过一个月的时间。

其实最开始的选题,我还是经历了一些挫折。提交了4个方向给班主任老师过目,但每个方向老师都提出了比较多的问题——简单来说,都不太可行。我当然也觉得不甘心:凭什么呀?明明我觉得挺好的呀?但冷静下来仔细思考老师的意见,发现无非一个核心:它真的有研究的价值吗?

研究方向的选择,并不是随便找一个别人没研究过的东西就OK了(更何况你也无法保证别人没有研究过)。它需要体现出某些社会学关怀(也就是从中能够看出作者的自画像),或是切中某个重要的课题(也就是从中能看出作者的敏感度),或是足够剑走偏锋、足够有趣

而我,也需要一个能让我高度共情的切入点。比起对普罗大众的关心,我具备的是对边缘人群和异类的关心。

所以,在最初的方案纷纷被否决之后,我选定了「ひきこもり」为研究对象,在没有跟老师打招呼的情况下,就这样写了下去。之所以没有寻求老师的意见,一是因为担心再次被否(我已经没有时间了),二是我或多或少也有些自负地认为,这次的方向已经可行了。

后续的动笔便顺利了许多。再加上我的指导老师赵秀梅老师专业且切中要害的指导,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一篇质量还过得去的计划书。

 

语言学习

赴日考大学院一般会用到日语和英语,但并不是必须。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先确定学校,再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准备语言成绩

不过确实并非每个人从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像我就是,虽然考了托业,但最后没有一个学校要求提交。想想备考托业的时间竟然跟我准备研究计划书的时间几乎一样长,就觉得如果从最开始就有明确的规划,确实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此外,不建议大家在考前花太多时间准备语言学习,除非你甚至达不到出愿的硬性要求。第一是因为语言学习本来就是长期的过程,完全不可能临时抱佛脚;第二是因为作为外国人,日语水平从研究计划书、小论文和面试上体现得更为直观,区区N1证书反而是没什么用处的。

当然,不临时抱佛脚也就意味着,需要提前一两年的时间开始学习。否则一定会在哪个环节中露怯。

 

旅游签赴日考试

其实靠旅游签证赴日考试是完全可行的——但并不意味着你不会是那个倒霉的意外。像我,就是各种debuff叠满,几经波折才顺利赴日。

大学毕业超过3年,无法使用学生身份;山东领区,极为严格;不算赴日当天一共停留15天,虽然原则上可行(向大使馆打电话询问过),但实际没有一个旅行社愿意办理;无法单人赴日,必须有陪同……

所以最后我选择用我父亲为主申请人,办理了3年多次的赴日签证,带着老爸一起去了日本。说真的,考试这种高压的事情还要携家带口,感觉真不好受。但没办法,能来就已经是万幸的了。

 

在名古屋住的酒店

 

 

 

总结与感悟

距离合格发表已经将近半年,一个月后就要开始新的大学院生活。现在回想一下,备考的那段经历依然让人痛不欲生,是对精神的高压折磨。

在我最没有信心的那段时间,我坚定地认为三所学校每所考上的机率都只有1%,而三所都考上的希望是0.000001%……而现在我手握两所大学的合格通知书,如果另一所没有放弃,很有可能将是三所。

这并不是因为我创造了奇迹,而是事情本身就没有想象得那么困难。所以,在说“不可能”之前先去试一试吧,或许最大的困难其实是来自自己的质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