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考学体验谈主人公 小陈 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国際日本学部。在修士课程的备考中,小陈 结合自身兴趣选择了国际政治学作为考学专业,并加入了有间学堂国际政治学第21期进行学习和备考。
小陈 在大二时就决定了要进学修士,因此很早就踏上了备考的路程,定下了目标校和备考时间线。除了私塾的专业课之外,在学部学习时 小陈 也选择了一些政治学相关的课程来同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无论是计划书的撰写还是笔试、面试的准备,他都在稳中求进地进行。虽然有过失败的经历,但 小陈 的考学成果依旧硕果累累。在今年9月和10月,他分别合格了一桥大学国际公共政策大学院与京都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在本期体验谈中,小陈 就自己的考学经历,按学校整理做了非常全的分享,还包括一些书类的准备,希望能帮助到想要进学修士的各位日本学部生。
昵称:小陈
日语:N1 104
英语:TOEIC 815
出身校:明治大学
以下照片均来自于本期主人公自摄
私塾选择
我通过知乎结识了有间学堂国际政治班的吴老师。了解到吴老师自己也是有间的毕业生,就去有间咨询了一下。跟接待我的廖老师聊了之后感觉不错,考虑到政治学除了有间其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而且这边价格也算便宜,于是我当下就果断选择加入有间。
考前小贴士
因为我本科已经是MARCH了,加上从大二下就开始备考,时间非常充裕,所以从一开始目标校就定在东大、京大、一桥、东工大、早大和庆应。
备考大学院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折磨的过程,磨磨唧唧的话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多线作战。同时准备联系教授、研究计划、毕业论文、大学课程、校内考、语言考试、面试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这里非常建议后辈们趁早决定是否备考大学院,大一大二的时候就该思考下这个问题。如决定升学的话,在学部期间可以多选一些考学相关的课程。比如我就在学部时选了一堆政治学的课程搭配有间的课一起食用。这样一来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上了两遍课程也不怕大学期末考。
此外,大二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到了选择ゼミ的时间。最好在选择ゼミ之前就考虑好自己要读什么方向的大学院,以便对应着自己的目标专业/大学院去选择ゼミ导师。未来在出愿一些大学院的时候,很有可能你的目标导师和你的ゼミ教授是认识的,这样面试就会很有优势。

教授:小陈你的推荐信就放在门口,随时去取。↑记住这封救我命的推荐信
考学时间线
大二上:决定考研+前期信息搜集
大二下:报名有间+备考托业
大三上:大学专业课+有间课程+备考托业
大三下:研究计划书
大四上:毕业论文+事前联系教授+出愿
大四下:笔试+面试
语言成绩
英语成绩的有效期为2年,可以找个时间早点考掉,像我考政治学的话托业即可。本人托业从550考到815也就花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我的做法是每天在电车上刷1.5h左右的abceed,考前再集中刷几套模拟题。按照这个流程准备的同学,我认识的都上了800。托业说难听点和托福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题量到了就会有题感,蒙也能蒙上800。
日语没什么好说的,文科大学院N1是基本,没N1的话校内考估计过不去,面试也会被问到心态爆炸。
但是国际政治这个专业,语言成绩都是次要的,N1+托业800足够去报考99%的大学院了,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刷分。如果各位多刷刷知乎和某红书,就会发现只刷分不认真写研究计划书、准备校内考的同学最后大都返乡了。
择校策略
原则上来说,应该把能报名的大学院都认真看一下。毕竟考学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今年这个老师要去美国访问没法带学生、明年那个老师要退休之类的。当然,如果一次备考太多学校肯定吃不消,所以我个人推荐前后期各出3所学校。尤其是前期,由于手上没有offer,更应该去考一些和自己实力匹配的学校和保底校。
切忌上来就只出东京一工这样的超上位校,一旦没考上,后期面临的压力就十分巨大。而且,各大院校前期收的学生数量基本上都是比后期多的,所以后期的考学难度可以默认为地狱level。而那些偷懒前期只出一所学校的同学,我认识的全都在后悔当初没勤快点。
个人觉得比较合理的方案是,前期出愿保底校、匹配校、冲刺校三所;后期再出愿几所匹配校&冲刺校。当然你可以选择和我一样,把考学当作旅游到处跑(很累但也乐在其中)。
笔试及面试经验

九大够村,而且夏天不开空调,气晕
九大的地球社科考学包含笔试+面试两部分,而且很离谱的是只要你的签证是留学,就必须考外国人入试。也就意味着虽然我是日本学部毕业,但是也必须考日语……
笔试分为日语+专业知识。
关于日语,九大很贴心地在募集要项里提醒道:关于过去问请当面询问。于是我和朋友到了福冈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去学校看过去问,结果发生了如下对话。
“不好意思,我们想来看看大学院地球社科留学生入试的日语过去问。”
“啊好的,这边请您稍等,帮您查阅一下。”
( 过了一会)
“不好意思,这里没有过去问呢。”
拿出手机给教务确认,“不是你们这里写着过去问需要线下問い合わせ的吗?”
“是这样的,但是問い合わせ的结果是ないです。
很好,这很日本。
最后第二天只能硬着头皮去考,好在题目不难,整体题型类似于N1级别的阅读理解(文章要约、单词发音、问题阐述)+EJU记述题(题目:翻译软件那么发达,请问现在学习外语的意义是什么?)
总体而言,日本学部生不需要刻意准备,基本上都能过。如果是国内出身的同学,刷N1+EJU记述即可,也不需要特意浪费时间去精心准备。九大这个日语考和摆设差不多,日语别太臭的话不会刁难你。
专业知识部分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能练的全练了。我从6月份开始练习笔试,到9月份为止校内考大概写了2w5k字。其中特别感谢吴老师帮我修改校内考,毕竟我以2天1篇甚至1天2篇的速度刷题,吴老师也基本上都能在24小时内给我反馈。
九大笔试前夕,吴老师重点和我强调了要注重“中美新冷战”这样的热门议题,结果不但九大,甚至京大校内考都考到了,在这里必须给吴老师点个赞。

具体的练习方法,可以先做明治大学的题来熟悉考学,明治的题都是很基础的入门题,不过我嫌太简单直接跳过了。进阶题可以考虑刷京大、九大的过去问,这两个学校的特点是考题范围广,虽然不需要写得特别深入,但是一次性要写2篇以上(京大甚至要写4篇),所以很考验学生平时的积累。总之九大和京大的对策就是狂刷基础题,然后灵活运用知识点即可。
九大面试的话,是有些偏压力面。估计九大的老师应该是依照学校要求,不能在面试时嬉皮笑脸、要给学生上压力等等。考完后和几个朋友复盘了一下,九大非常在意的是“你为什么要在九大做这个研究”以及先行研究的内容。虽然我最后落了,但是小红书上有合格的网友说自己面试发挥得很差还是合了,这也说明九大面试是公平地给每个人上压力,而不是针对个人。建议抗压能力弱的同学慎重选择,厚脸皮可以速度冲,反正九大是最早面试、最早出结果的学校。



考完了当然是去福冈玩啦!记得一定要去太宰府天满宫!这里是全日本学问之神的两所总社之一!另外もつ鍋真的好吃!福冈的话虽然比不过东京,但是感觉也没有比大阪差多少!和神户差不多水平?基建比大阪好很多,街道也干净很多。
阪大国际公共政策夏季的选拔形式是书类审查+面试。书类的话,只要你的研究计划书没有大漏洞、材料齐全的话基本都能过(大概就10%不到的人落书类)。
本人是托业815+两封推荐信(ゼミ教授+某日本大手出版社北京副社长),稳稳过书类。不过听说冬季的书类比夏季难过,所以纸面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夏天千万别偷懒。
另外英语这个东西确实是过了线就行,小红书今年有两位同学托业900+,但是都因为研究计划不理想在书类审查环节就落了。结论就是,英语达标就行,保750冲800。
由于书类刷人很少,面试自然是重灾区。说实话阪大面试的氛围很轻松,完全没有九大那么可怕的压迫感,教授们也是笑嘻嘻的。问的问题也是很基础的灵魂三问:志望理由、先行研究、研究计划。
说实话,一开始是不想考京大的,因为京大虽然可以提交外部英语成绩,但还是需要考长篇文章的英译日(托福难度)。但是吧……

所以一狠心就交了这三万日元的出愿费。
京都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延续了良好的传统。想要出愿京大,首先需要邮寄申请出愿材料的信封(还需要手写京大地址),京大收到后会寄给你出愿材料。填写完材料后寄回给京大,京大再把准考证寄给你。之后就是拿着准考证去参加笔试,笔试通过后京大会邀你参加online面试。但是很离谱的是online面试的密码是通过邮寄给你的……等合格之后京大再邮寄通知书给你,这时还需要填写一个google问卷,但是这个问卷地址居然是打印在纸上,要你在浏览器一个字一个字地打上去……就京大这么繁琐的出愿流程,直接刷掉一批嫌麻烦的学生。毕竟像早大、九大那样线上出愿不香嘛……
基本上只要你材料齐全京大都会让你去参加校内考的,所以京大的校内考实际上是决定能否合格的最关键的一战。从录取率来说,基本上每年京大公共政策的报录比都达到了55%左右。其中笔试会刷掉全体考生的1/3左右,面试会再刷掉面试参加者总数的1/3左右。不过也有一些小浮动,比如笔试刷人少,面试就刷人多;笔试刷人多,面试就刷人少这样。
当天去考试的时候,我住在朋友家,京都这个鸟地方的交通系统是真的抽象。我连续两次走错公交车站,眼看着公车从面前经过。那天又下着雨,气得我直接用钞能力打车去京大。

上车时还阴雨连绵的,结果一下车,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嗯好,这乃是祥瑞之兆啊!暗示我稳了是吧(不是
关于笔试内容,具体看募集要项。简单来说就是上午英译日,下午专业知识。时长长达6小时之多,纯纯的科举考!

英译日(英语校内考)是将三篇和国家相关的英语文章全文翻译成日语,今年考的分别是法律、政治、经济(正好对应公共政策需要的三种人才类型)。英译日我一直以为只要选1篇,后来到了考场拿到题目时才发现要选2篇作答。拿到题目时我人直接昏过去了,我一个搞国际政治的学生,结果完全看不懂那篇政治学的文章,法律就更别说了。反倒是经济学的市场理论倒是看明白了……(这下知道为什么英美国家申请硕士商科要求的语言成绩相对较低了)。文章难度大致和托福阅读偏简单的文章相似,但是关键是要把英语翻译成日语啊!!虽然之前我也刷过了将近一本的英译日练习,但是真的上手时还是感觉吃力。脑子飞速旋转,“英文—中文—日文”来回切换,以至于考完我都饿死了。
不过这个英译日也不需要全部做完,我看网上日本人分享的经验谈也基本上都在吐槽这个题量太大根本做不完。我本人翻译完经济学的那篇文章后只剩下20分钟了,根本不够翻译其他的文章了,只能挑几段简单的翻译了一下,大概就是3选2但我只翻译出1.1篇的样子吧……不过好在京大可以任意提交外部英语考试成绩作为材料佐证自己的语言水平,我提交的是815的托业成绩。这里还是建议各位有英语成绩就提交一下,毕竟我英语考的那么差还是上岸了,很难说不是托业帮忙证明了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
想要练习英译日的话,这本书一定要刷!小红书看到一个早大博士推荐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去买了,结果质量真的很好!这一本完全够了!
上午考完笔试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休息吃饭。由于考试前晚我太紧张睡不着觉,凌晨两点就醒了,所以就是明明很饿,但是总感觉没胃口,便利店买个三明治对付了两口。最主要,下午1点开始考京大的专业课,但是下午1点正好又是阪大公共政策最终放榜和一桥公共政策一审放榜的时间。
为了早点看到阪大的合格结果,我提前40分钟交卷出去刷结果。嘿,您猜怎么着?没有我的考号呢!气晕,上一秒还在幻想QS100、幻想朋友圈的祝贺、幻想家人们的大红包,下一秒就气死了……为了早点看结果我提前40分钟交卷,结果落了!!!真的后悔死为什么没有多写一点东西上去凑字数。不过好在一桥一审过了……私塾老师们都很意外我居然落了阪大,所以都来安慰我、鼓励我好好准备一桥……哭泣。
关于笔试内容,就是报名的时候京大会有6、7个分野的题让你挑,从中选择2个自己要考的分野。每个分野会有好多下属分野的题,从下属分野里选择2道题就行。也就是2x2一共做4道小论文这样。我选择的是现代政治分析(主要是政治制度、选举理论之类的),题目很基础,难度不大。还有一门选择的是国际关系论(国际关系如中美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如FTA之类的),题目同样很基础,写一些通识内容即可,一篇700-800字。
但是京大笔试难在需要考四道题,对于学生掌握的知识面范围要求比较高。庆应法研则只需要做一道题,重在检验学生的知识把握程度。现在想想,我提前40分钟交卷,估计其他考生都觉得我离谱吧……但是运气比较好,我抽到的题目都是之前准备九大、庆应的时候,私塾班主任(有间学堂政治学的吴老师)帮我重点叮嘱过的,只能说吴哥押题是有一手的,直接把我抬进京大,哭!
京大的面试也是抽象。本来以为能在国内参加面试,后来发现京大居然把面试密码邮寄给我,我只能回到日本打开信封看密码……刚下飞机京大就打电话给我,我在电车上以为是骚扰电话直接挂了。后来一查,发现好像是京大的电话……我就立马打回去。京大问我收到邮件了吗,吓得我以为今天是网络测试(阪大有),我就连忙道歉说刚刚到日本,马上回家check。到家后我立马打回去,结果发现人京大打这个电话只是问我要不要参加面试……哈?原来不参加还得通知一下的嘛.……
到了面试那天我反而很平静,没有前几次那么紧张了(主要是面试得多了)。面试是线上面试,共15-20分钟左右。有间的老师给的情报是,由于京大公共政策大学院没有指导教授制度,所以说不怎么会问研究计划书,准备一下通用问题(如学校生活、毕业论文之类的)即可。一开始有点不安心,还和吴老师练了一下我的研究计划。结果……京大问的真的是很基础的,计划书只是象征性地念了一下,主要就问志望理由、毕业规划这种问题。全程在快速问答倒是很好玩。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难在问题一个接一个,基本上不给喘息的机会;简单在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研究这个方向的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最后老师还问我一句,考了别的学校吗。我直言合了一桥(就是硬气),老师会心一笑问我合了京大的话去哪里?场面话还是要说足:我!要!去!京!大!
面完后把feedback给吴老师看,他就留下了几个字。@吴老师: “小陈要合京大了”
最难的莫过于庆应法研的校内考,题目难度非常大。虽然今年砍掉了一门必考的政治学,考生只需要作答一门选择科目即可,但是单从考题难度来说,庆应的题和明治这种白给分的基础题有着明显的版本代差。如果说明治是基础题,那么九大、京大考的则是范围,考察学生知识面的广度。而庆应则是让你学了加减乘除后直接去做高中数学。

另外,庆应的题很明显偏向于本校生,因为他们在ゼミ里做的发表、读的书都是这些领域的,而外校生很难把握住庆应的出题倾向,就更别提具体的分野了。所以说,考庆应的话最好就是盯着庆应那几个教授的书一顿猛读(小嶋、加茂、国分、高橋)。你甚至会发现,考题答案原封不动地出现在书里……
而很不巧的是,明明我擅长的是国际关系的题(九大、京大选的都是这个题目),但是在庆应考学时偏偏选了地域研究的题,结果今年抽到了我完全没有准备过的方向!直接导致了我的K大梦破碎(只能去另外一所K大了.……?)。选题一定要谨慎!
由于庆应是考完当天出结果,我很快就知道自己落了。建议其他学校也别墨迹,早死早超生,别在那边和渣男渣女似的钓鱼!
从暑假第1天我去考九大开始就一路落,落到开学第1天请假去考庆应也还是落。落了一整个暑假,差点把我整郁闷了,气得我直接凌晨买票,回上海休息去了!还是家里好!


而就在上海,我收到了来自一桥的合格通知书!!I love Shanghai!!
由于本人是日本学部生,因此不能够参加留学生选拔,只能和日本人一起参加一般入试。但是从近三年IPP(一橋国際・公共政策大学院)的GG项目(グローバルガバナンスコース)一般入试合格率来看,大致维持在50%—60%的水平。今年的话书类19个人就刷了2个,面试刷了7个。因此可以说,面试才是重中之重。
在教授的催促下出了一桥……救我大命……
先聊一下书类审核,书类审核主要审查的是托业、学部成绩、推荐信以及今年前期新增的事前课题(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学术小论文)。GG的一般入试实际上对于学部成绩和托业的审核标准是只要过线就行,也就是说GPA3.2和GPA2.94差别并不大,而托业也大概率是800分划一条线,过了这个线就safe,基本上不参考英语成绩了。
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是今年新增的小论文,题型是2选1,写3k字。看到题目后,我先是约了吴老师面谈、整理了一下思路(不得不提吴老师确实是一个涉猎范围非常广的研究者,在计划书、面试稿、小论文这些方面给我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随后花了大概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一次初稿后交给吴老师检查,没想到吴老师说我这次写的非常好,没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我便将其转交给了另一位刘老师,刘老师没过几天也回复我说没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之后我就找ゼミ的日本人同学帮我check语法,随后提交给ゼミ导师麻烦他帮忙指导,没想到导师也说没什么需要修改的了,就帮我改了两个语法……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是,我能够过一审,这篇小论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说白了就是要在这3k字中展现出你的专业知识以及学术写作能力,这是一桥的教授们非常看重的,毕竟IPP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视专业写作能力的大学院。
在明治的日常就是买杯咖啡备考
另一点,我的学部导师硕博学业均是在一桥完成的,因此和一桥的几位教授关系都不错。能够进面试,很大程度上导师的推荐信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就是体验谈一开始挂在门上的那一封)。在这里非常建议想要考研的日本学部生,请务必事先调查好志望教授毕业于哪里、有过什么地方的工作经验等等。如果在学校里能找到同期老师(共同研究方向、同时期读博、同事关系等)的话,请务必找那位教授开推荐信,你只要水平别太臭很多时候对方教授多少会给点面子的。

关于面试,一桥今年严格规定时间为每人20分钟,因此总体上来说时间是很紧凑的。一进门我发现面试我的教授是我导师的学长、以及和导师关系比较不错的教授,我就知道那封推荐信起作用了。不过即便如此一桥面试给我的整体感受还是专业、紧凑、压力。
问到的基本问题包含“自我介绍”、“为什么选择ipp”、“为什么做这个研究”。其实这些都是常规问题,没什么好说的,但一桥相对比较重视选择ipp的志望理由。众所周知,由于ipp是一个专门职大学院,因此不同于传统的日本大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是有明显区别的。所以,必须对ipp的课程设置、ipp对你个人规划的帮助这两点进行详细阐述。除此之外,我也在这里简单介绍了一下我的导师毕业于一桥,说我的导师强烈推荐我来一桥学习。还提到了大林老师每年都会来明治开特别讲义,我也参加过,感觉一桥很专业所以打算报名一桥。没想到大林一听来劲了,直接和我说很感谢你参加我的特别讲义,你感觉怎么样?说实话,大林是研究PKO(国際連合平和維持活動)的,我完全不了解,但是好在吴老师也是研究PKO的,因此面试前临时给我点了一下,这才有惊无险地通过。

此外,一桥的面试会围绕你的研究计划书不断地进行提问,似乎是有意想让你漏出马脚的那种有进攻性的提问,平均一个问题你要来回2-3个round老师才会提下一个问题。若不是黎老师一直有在帮我关注与我的研究计划书相关的文献,我真感觉至少有2个问题我是回答不上来的。(考前几天,黎老师转发了一篇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先行研究给我,好巧不巧面试就被问到了其他研究者对我所研究的问题的看法,我就顺理成章用这两篇论文的答了出来。)
与此同时,我在一桥面试的时候,感到十分有压力的一点是教授非常喜欢让你通过自由主义、现实主义这种经典国际关系理论去阐释一下研究计划(包括我上大林的课的感想)。所以可以定下一个结论,ipp因为是一个实践性大学院,所以会很看重学生的临场抗压能力、反应速度以及国际政治基本理论的扎实程度。
最后,一桥问了我有关毕业规划的问题。IPP设置的是实战性的课程,所以千万别说读博!教授还特地问我,想去什么样的智库?有读过智库的文章吗?可以说,一桥对于学生的进路也是十分关心的,你必须对自己未来规划有一个大致的蓝图才行。
虽然一桥的面试整体氛围比较紧张,但是我本身的研究计划没有太大问题,事前课题也没有特别大问题,面试回答也还算可以,外加两位教授和我导师也认识,所以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关了。
总结与感悟
日本学部生明面上的优势是日语好,但是相信通过我的考学经验可以发现,其实在推荐信这块学部生的优势也是很大的。比如我能合格一桥,虽然不能说是推荐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既然一桥规定必须要提交推荐信,也说明了其实还是会把推荐信作为一个考察项目的吧!
建议各位学部生,真的要好好准备这些备考材料,认真对待每一份书类!尤其是研究计划书什么的,其实英语成绩在国际政治这个专业来看,真的没有太大占比,切忌用高考思维来报考大学院。大学院由于有研究计划书、推荐信这类材料的存在,实际上并非是一个标准化的选考,而是一个强调差异性的选考。在这种差异化选考之中,比起纸面的N1、出身校、英语成绩,如何展现自己的优势、自己对于课题的把握更为重要!
最后,推荐各位多多参加学校的一些公开讲座,比如我就经常参加明治和早大的各类型活动(政治家演讲会、学术公开讲座),也通过ゼミ去了韩国高丽大学合同发表、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访问等等。这些活动的门槛是非常低的,甚至可以说是随便谁都可以去的。但是这些活动是可以请教授帮你写在推荐信里的,并且面试的时候大学院教授也经常会问你“除了学习,还参加过什么别的途径了解自己的研究课题吗”这类型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是可以大方展现自己的时候!虽然教授未必会通过你的阐述认为你学术很扎实,但是教授一定会觉得你是一个很积极主动的学生,印象分upup!而就我的个人面试体验来说,基本上你只要说到自己的课外活动,教授基本都会追问。只要能明确表达出自己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到了什么样的知识,教授都会表现地对你比较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