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有间学堂大阪校教师介绍

 

在不能出门玩耍的日子里,我们能做什么呢?当然是学习啦!

随着有间学堂大阪校于2020年3月正式开班以来,关西的同学们也终于能够在教室里亲身感受到老师们的学识和魅力。虽然有不少还在国内的同学因为疫情而有可能延误赴日时间,紧张的考学却不会因此而停滞。各位同学更应该有条不紊地安排好进度,迎接今年的考试。

在疫情期间,我们一如既往地在每次课后为大家提供高清录播(画质感人哦!),并为远程的同学安排了贴心的进学督导,实现了近乎无差别的教学效果,即使在当下不能坐在教室里听讲,也能让大家按照原有的考学规划按部就班地准备考试。

 

所以,正在玩手机的同学你好呀,

想每天都能随时随地奋笔疾书埋头学习吗?(我知道你们并不想,但是你们必须要学!)

想跟着专业扎实经验丰富温柔细心的老师们做研究吗?(细心的最好体现就是把你研究计划书中即使是全角半角的错误都能给挑出来…)

想在激烈的考学竞争中拔得头筹稳获明年4月的入学通知书吗?

请大家继续拿着手机,来看一看大阪校各位老师们的简介,了解一下我们抢先开班的中国文学、社会学、日本语教育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精品小班吧~

 

文文老师

京都大学 文学研究科 行動文化学専攻社会学専修 修士在读

本科日语专业,17年9月赴日交换留学,就读于金泽大学,师从轰亮老师(计量社会学)。18年9月来到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社会学研究室,通过半年研究生的积累,于19年4月正式入学。并同时合格大阪大学、同志社大学。

我的研究方向是媒体和ジェンダー,在京大主要跟着落合恵美子(ジェンダー)、松田素二(人类学)两位老师学习。我最开始的研究课题是「主婦化と脱主婦化」,后换为「中国における『二人っ子政策』以後メディアによって構築された子供と女性のイメージの現実的な影響」。发表过论文『京都社会学年报』27号,书评论文「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と道徳―自己コントロールの喪失―」。

京都大学的社会学研究室采用共同指导制,入学后跟着哪位老师读书做研究都是自由的,并且换课题也是自由的,总的来说我们研究室氛围就是自由。京都大学的社会学分布于各个研究科,比如人间环境、教育都有社会学,而我所在的文研则相对更难考,因为文研题目比较正统,需要背诵的社会学理论知识更多。套用研究室前辈的一句话,考上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考学,与君共勉。

 

osa-2

 

揚げパン老师

京都大学 総合生存学館(思修館)総合生存学・文化人類学 一贯制博士课程在读

本科日语专业,大学四年级开始参加杏林大学的交换留学项目。隶属于外国语学部和综合政策学部的社会学ゼミ,跟随指导教授履修国际协力研究科的中日同传课程。同时开始有间学堂3期政社班的学习,毕业后,在早稻田大学大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科进行了半年的研究,接着来到京大开始了五年一贯制的博士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少数民族和自我意识维持,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回族的民族性和宗教性的讨论、外部概念及非本质的塑造和自我達成。

 

osa-3

 

宋老师

大阪大学 言语文化研究科 言語社会専攻 博士在读

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文学,主要对20世纪初期中日比较文学、留学生文学、民国时期的日语报刊、以及学校教育体制与文学生产等有浓厚的兴趣。

我本科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来到日本留学,在达到日常学习交流的日语能力后进入大学院开始更深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掌握一门新的语言可以说给我打开了全新的研究视野,阅读文献材料也可以不再仅限于中文,通过比较日本人于同时代所写的中国游记,或是在中国发行的日文报刊等,我们可以看到在特殊的时/空间下“中国”是如何被呈现出来的。

阪大中国语研究室老师们的专业方向不仅仅是文学,还包括了语言学、音韵学、社会生态学、社会语言学、电影研究等各个领域。阪大在读期间,除自己研究室以外,还可以全校选课,参加人文社科领域内相关专业的课程,也可以参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们的演讲会或是集中讲义。我喜欢阪大提供的平台,让我们能有机会与各学科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迫使自己不断思考在跨学科的视域下,文学到底是什么。

 

osa-4

 

陈老师

大阪大学 言語文化研究科 言語文化専攻 博士在读

研究方向:自律学习、ICT在日语教育中的应用、在线日语学习的同伴交互与实践共同体的形成

17年6月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毕业,因为喜欢学术研究过程中独立思考、严谨调查的过程,而选择毕业后赴日留学。半年的研究生期间经历了转变研究方向的纠结与焦虑,最后决定从日本语史研究转向日语教育研究,并进入有间学堂第3期日教班学习,于18年4月入学大阪大学。

相识的某位老师称阪大为“语言学的百货店”,因为不论理论语言学,还是各类跨学科的语言应用研究,在阪大都可以找到相近分野的老师。我所在的言文没有严格的研究室制度,学习氛围自由而浓厚。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题目都可以自由地参加相关教授的研讨课,即便不是指导学生,教授们也乐于在课下腾出时间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自由平等的学术探讨。许多学生会在课下定期组织学习会、研究会,进行独立于自己修士论文、博士论文的小组研究,并发表研究成果。两年的院生生活让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更加确定了当初选择留学、学术研究的道路。

这是一个被“碎片化”知识和短视频包围的时代,也是一个令无数年轻人感到焦虑迷茫的时代,越往后走,专注的机会想必也会越来越少。留学、考研,都让我们有幸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心无旁骛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自由地质疑所谓的正确,还有什么比这更宝贵的呢。

 

osa-5

 

李老师

神户大学 人文学研究科 文学コース中国・韓国文学 博士在读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东北文学、东北作家群

我来自中国的最西端——新疆,毕业于武汉大学。大学在读期间,因为选择了日语双学位,由此结识了很多喜欢日本、对日本感兴趣朋友和老师。学着学着就有了“想去日本看看”的念头。经老师介绍,我先在国内申请了神户大学的研究生,来到了现在所属的研究室,一待就到了第六个年头。

神户是一个国际化的海港城市,主城区背靠六甲山、摩耶山,面朝大海。走在每一条路上,都能抬头望见山,永远不用担心迷失方向。而靠近山的一侧,任意一栋三层以上的建筑,都可能是“海景房”,说不定还能一窥日本三大夜景之一的些许光彩。是一个既适合生活,也适合学习的地方。

说到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也有很长的历史了,且有着良好宽松的学术环境。同时,在这里,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在国内难以体会到的来自“外部”视线和对“边缘”的关照。而在研究室或各研究会上,老师和学生能够平等地对话交流。就像苏轼看庐山一样,在这里,我看见了“中国文学”另一面,以及跨越了国境线的“华语文学”的更多的可能性。

 

osa-6

 

朱老师

立命館大学 言語教育情報研究科 日本語教育専攻 博士前期课程毕业

研究方向:影子练习、及其在汉字、语音学习中的应用、中国人学习者日语音韻回路的形成、相关电子教材开发

本科就读于日语专业,大学日语学习期间,因进行了大量的影子练习并受惠其中,故而对该学习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7年春进入立命馆大学言语教育情报研究科日本语教育专攻,入大学院后开始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言语研不设研究室制度,课程选择上自由,在研究日语教育的同时,选修了言语心理学、脑科学等课程,在另一个侧面更深一步的感受到语言研究的妙趣。在学期间,参与研究科对立命馆SKP短期留学生进行日语支援指导项目,并于修士二年生期间赴大连外国语大学进行教育实习。站上讲台,以老师身份教授,和自己为学生的时候视角和感觉大为不同,在教育输出的同时,感受得到自身研究内容和实践融合后的变化。

十分怀念修士那段和同学和教授在一起发现问题,讨论并大胆质疑的时光,每每忆起时,彼时心无旁骛的感觉都让人觉得弥足珍贵。

 

osa-7

 

黄老师

立命馆大学 国际关系研究科博士课程

我将在大阪校担任文化人类学专业的讲师,为有兴趣在日本的大学院攻读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生的你们,讲解文化人类学这个冷门却有趣,且在经济社会全球化进程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以及方法论。无论原来本科是什么专业,在文化人类学的立场上,重新审视古今中外各类已知/未知的社会文化现象,相信会让你有一种耳目一新的体验。

我来日本已经有7年多了。赴日之前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但毕业之后我却并没有按部就班地从事医师的工作。并且,因为在实习期间通过亲身体验,我看到了国内医疗体制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中医在这套体制下的两难窘境(具体在课上会提及),以及在这套体制下工作的医生普遍对患者的疾病以及苦痛理解缺失。由此,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内安逸的环境,来到日本,并重新从本科开始学习心理学,企图用心理学的知识帮助我更好的去体会患者的内心。可惜的是,偏重实验研究和量化数据统计的现代心理学,虽然使我增长了许多科学知识,但对于增进对“人”的理解这个初衷并没有实现。

我在心理学领域用5年的时间跳级获得了心理学本科和硕士学位之后,再次转换了专业。这次我选择了更加全面的,整体的去理解人类社会中的诸多现象(包括心理现象)的文化人类学来完成博士研究。

我的研究方向,依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类应属于医学人类学,主要通过田野调查来试图理解我国传统医学中一些玄妙的概念,比如说“气”、“经络”、“穴位”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我的研究对象就是无时无刻不和这些概念打交道的“气功”,这个立场有些微妙的中国传统身体技术。我想通过“身体体验”的人类学研究来打破中医学的研究中不是考证文献就是实验室实验的固有模式,而是把焦点放在当下,放在正在进行疗愈的身体之上,希望能给中国传统的研究带去一点点新的角度。

以田野调查为主的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移动的哲学,文化人类学者则是如同吟游诗人一般,不仅仅需要查阅文献,总结写作,而是发动全部的身体感觉去融入到你的田野收集资料,结合理论和文献去写下属于你自己的民族志。就这点而言,我想这是研究“文化/社会”以及“人类”中最“接地气”的研究方式。

 

osa-8

 

除上述主要任课老师外,我们学术系列还有阪大言语文化研究科在读的博士老师,主攻语言学、日语教育方向,有丰富的日语及写作教学经验,能够帮助大家最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写作能力去应对大学院笔试以及研究计划。以及,分别来自立命馆文学研究科中国文学・思想専修、和京都大学総合生存学館(思修館)的两位日本人老师,一文一理,将从不同的视角和逻辑思维来带领大家学会怎么样用更学术更严谨的方式来阐述自我。

 

看完了各位优秀的老师们的介绍,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大阪校具体有哪些课程吧。

有间学堂大阪校的课程主要分为专业科目和学术系列课程两大部分。除上述四个抢先开班的中国文学、日本语教育、社会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精品小班以外,根据同学们个别不同的需求,大阪校同样提供定制的一对一VIP课程。

专业科目的课程安排中,除了一贯的教授基础知识部分之外,更设置了研究论文导读课。

研究论文导读课将以讨论相关研究论文的形式,帮助大家再次梳理课堂上所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并加深理解,同时对研究视野及研究方法形成一个更直观、更具象的认识,能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在专业学习的中后期顺利找到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为将来进入研究科之后的学习打好夯实的基础。

当然,对于已经有一定日语基础的同学而言,在准备大学院考试过程中通常会发现即使已经考出了一个漂亮的N1成绩,也并不足以应对笔试小论文、长篇的研究计划写作,或者是面试时和教授们面对面用日语探讨专业知识和研究计划。为此,我们设计了王牌原创系列课程「学术写作训练」、「学术阅读训练」和「学术口语训练」。通过学术系列课程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员提高实际的日语应用能力,培养大学院考试及学习中所必须的日语学术表达水平。

 

最后有间学堂大阪校一如既往明亮舒适的学习环境也必须要安利给大家。

 

osa-9

 

希望明年的春天大家能在梦想的校园里看到最美的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