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体验谈266|落榜三次终成功,合适最重要

 

本期考学体验谈主人公 z同学 毕业于国内一所二本院校的日语专业。z同学 最初通过学校3+1项目来到日本,初到日本他随大流选择了日本语教育专业,但越深入了解后,却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此。于是,他迅速调整了方向,选择了社会学作为未来的方向,并同时加入了有间学堂大阪校社会文化第三期学习和备考。

z同学的考学之路虽然并不那么平坦,但是在一点点经历中,他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最终在2022年2月,z同学 合格了同志社大学グローバル・スタディーズ研究科グローバル・スタディーズ専攻博士前期課程,已于今年4月入学。

 

昵称:z同学
日语:N1 161
英语:无
出身校:阳光学院

 

以下照片均来自于本期主人公自摄

 

 

距离合格发表将近两个月,忙完所有的入学手续终于有空闲下来开始写这一份合格体验谈。虽然并不是很想回忆起考学这段痛苦历程,但是从这段经历中学到了挺多,希望能记录成文字对大家有点帮助。

 

首先先说一下我的大学还有专业吧,大学是福州的一所不知名二本,专业是日语。在大一时我就得知学校与广岛大学有个3+1的合作项目,能够在大四的时候去交换一年,如果与教授商量好后还可以考大学院。当时我就奔着这个项目,早早的考完了N1,最后也如愿以偿的来到了广岛大学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活。3+1交换期间,由于我原本就是日语专业,所以很理所当然的,不经思索地随便选了个日本语教育的教授,后来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吧。开始上课了才发现专业内容听不懂,再加上没什么兴趣,就越来越抵触,在一番心理斗争之后,最后还是决定换专业。

 

 

换专业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接近项目尾声的时候了,距离大部分院校的秋季考时间也所剩无几,这个时候换什么专业既能保证自己有一定兴趣,并且能赶上秋季考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在几天的网上查阅信息和前辈推荐下,我选择了有一定兴趣的社会学,并且在网上购买了一些专业书开始了备考环节。在我看完一本专业书,在网上找到各个学校的过去问开始看时,发现每个学校的出题侧重点很不一样,有些题目我并没法回答,甚至大部分都是我没见过的术语。当时就觉得这样自己慢慢看书备考效率太慢,并且没有针对性。再这样下去就剩下几个月的时间加上我还有研究计划书没写,肯定来不及。于是我便在网上各个平台开始查阅各种私塾的信息,最后决定报名了有间学堂的社会学课程,算是正式开始了我的考学路程了。

 

塾里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个就是专业课,在我自己一个人看专业书复习的时候,书上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密集,都是分散开来的,一个社会学家的所有理论并不会全部出现在一节里,会零零散散的分布在书的各个部分。总结苦手的我看专业书记知识点的效率就变得非常慢。在有间的专业课上,知识点基本都按照每个社会学家被整理出来,这样我们既节省了自己整理的时间,而且之后复习起来也非常方便。再来就是,原本非常枯燥无味的理论课上,老师会根据知识点做一些小quiz,来让我们同学回答,这样枯燥无味的专业课也变得非常有意思。因为每个学校的出题方向都不太一样,有的偏向ジェンダー,有的偏向メディア,所以在主干的专业课之外,还有能够选择的附加内容来应对每个学校不同的侧重点。

 

第二个就是重中之重的研究计划书了,能不能让教授对你产生兴趣靠的就是这份计划书,可以说是每个考学的人都吃过它的苦头了吧。关于研究计划书该怎么写,塾里在第一节orientation的课上就非常具体的讲了研究计划书的结构以及每个部分该写什么内容不该写什么内容,并且还在课程后期安排了研究计划书的发表。一开始的选题应该是每个人都烦恼过的问题,一些同学是对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还有一些同学是单纯的想要考大学院,所以研究计划书的题目如何决定,也就是看自己是否感兴趣以及这个题目是否好写并且能快速的帮我们完成考学。具体的过程就需要由大到小,先看自己感兴趣的分野,广撒网,多看论文,就会知道自己对某个分野的哪个分支感兴趣,哪个分支不感兴趣,然后再循序渐进慢慢缩小范围。关于我的研究计划书,写它的过程可以说是苦不堪言了。由于我一开始准备报考的神户大学对于研究计划书的要求比较高,普遍的学校对于研究计划书的要求一般都在2500字到4000字,而神户居然破天荒的需要6000~8000字的字数,这在关西圈的大学里面算是比较少见的字数要求了。因为这个字数要求,在我肚子里没油水的情况下不得不凑字数才能勉强达到要求。但后来也因为凑字数被老师数落了一顿(笑)。再来就说一下大部分人可能都会遇到的问题:对现状的研究计划不满意想要重写。我的计划书初版在给塾里老师改完之后,可以说是千疮百孔漏洞百出了,整个word都是红的批注。由于问题太多,觉得自己的研究计划书写的很烂,我便想到了开始重写,想着重写会不会解决问题,然而并不会。因为水平摆在那里,你越重写,暴露的别的问题就更多。所以除非真的行不通,不建议随便重写计划书,很容易白耗费精力做无用功。只有发现自己研究计划中的各种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去解决,才能让它慢慢变成一份好的研究计划书

 

第三部分就是塾里提供的各种考学信息了,刚刚说了研究计划是重中之重的话,那考学信息应该就是重中之重的重中之重了吧。就拿我自己举例子吧,由于コロナ很多学校的出愿书类都需要自己打印,但不过也少有需要邮寄申请的。当时我考神大的时候就没有仔细看,它的材料是需要邮寄申请的,我以为是自己打印。还好班主任提醒我要邮寄,要不然我可能直接错过出愿。当然除了这种信息之外,塾里还整理好了各个学校的出愿信息,这样就不用同学们一个一个去官网翻募集要项了。在各个学校开始出愿之前,班群都会发出愿信息来提醒想要报考的同学不会错过时间。考大学院的话跟教授的联系也比较重要,因为每年从塾里出来的人很多,所以各个学校各个教授的信息塾里也会知道的比较多,甚至可以防止踩雷。

 

塾的内容说完就继续接着说下我之后的历程吧。因为每个学校考试内容侧重点不一样,我又不想分心复习,当时看了下神户的报录比接近百分之五十,所以我夏季考就报了一所神户,可以说是很莽了。考试当天天气很好,笔试的内容也都被我押到了,面试导师问的问题也全部在模拟面试里面问到了,直到结束,我都觉得非常顺畅,一气呵成。然后就坐在楼下的椅子上望着神户港,想接下来就要迎接新生活了。但之后非常“顺利”地就拿到了不合格通知书。在一次不合格之后,我心态当时就炸了,想了半个月愣是没想明白为什么笔试面试很顺利最后却落了,最后冷静下来,分析了一下觉得一半是研究计划书确实不够完善,另一半确实我报的研究科没有教授的方向和我的研究计划比较相近的。所以一份好的研究计划书再加上和你想要报考教授的契合度真的很重要。

 

 

在丧了一段时间之后,也终于接受了自己没考上的事实,开始准备春季的考试。这次吸取了教训,不像上次一样就专注一所学校,准备多报几所学校广撒网。于是这次一共报了三所,神户大学,名古屋大学,同志社大学。由于コロナ,这三所学校的考试基本都改为了线上的书类选考和面试,笔试全部都取消了。这对我和大部分人应该算是个利好消息了吧,不用准备笔试的话就能花更多时间在完善研究计划书上。但有好处肯定也有坏处,那就是报考的人真的很多。。。竞争同时也非常激烈。最后说说结果吧,神户和名古屋两所都在书类选考被筛选掉,最后是成功合格了同志社大学。

 

总结一下自己的感悟吧。在刚进塾到考上的整个过程,心态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学的过程也是算一个看清自己能力的过程。一开始踌躇满志看到网上遍地的一桥,早大,庆应,觉得自己也可以试一试,到最后觉得自己考上了同志社就非常满足了。这里并不是说不能定高目标,高目标确实能够激励自己让自己更加努力。但同时看清自己能力的上限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