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体验谈070|考学,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期考学体验谈的主人公 小李 毕业于国内一所理工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7年9月加入有间学堂文学班以来,于2018年下半年陆续合格了一橋大学言語社会研究科第1部門修士課程、明治大学教養デザイン研究科教養デザイン専攻修士課程、立命館大学文学研究科人文学専攻修士課程,收获颇丰。
小李同学在本科阶段来日本见学后,萌生留学的念头。她利用大四取得N2证书,赴日后拿到N1。平时很注重对专业课的提前预习,因而较快掌握了文学基本知识。后在有间学堂老师的指导下,攻克了研究计划书这一难关,最终获得骄人的成绩。
除了三所合格校以外,小李同学还将在文中为大家介绍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的考试经验。
昵称:小李
毕业院校:厦门理工大学
N1:132
以下图片均来自本期主人公自摄
决定留学的契机和过程
2016年来日本的大学见学,在当时带队老师的介绍和鼓励下,我决定放弃国内考研计划,用大四一年的时间学习日语来日本留学。但当时国内的关于日本留学资讯其实并不多,仅限于知乎和各大留学机构(其中还不少江湖骗子)。再加上我本科是汉语国际教育,想换考中国文学的研究生,那时候不像现在,关于日本中国文学专业的考学的信息可以几乎说是寥寥无几,问了几个中介都说大学院中国文学专业只收日本本专业学部生。因为这个情况,当时我都想转投经营学的大本营了,所幸的是当时取得了与杨老师的联系,杨老师给了我很准确的答复,日本大学院中国文学专业是收留学生的,她本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让我好好准备日语考试。于是,我就安心地一头扎进了日语的学习。2017年毕业,我带着N2的成绩来了日本,开始了留学生活。
学习安排
到日本后,七七八八安顿了一星期左右,关于考学的资讯和复习什么、 应该怎么复习都不清楚,想着越早开始准备越好,我就兴冲冲的去塾里报了名,老师们先给了我考试的参考书目,让我在开始上课之前看看就好,叫我还是先赶紧把N1考下来。介于当时的日语水平,在开始上课之前,我都没能把塾里给的中国语圈现当代文学的书给看完。开始上课后,因为是每个星期天有课,每个课时都会有固定内容的安排,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提前预习一遍,不懂的内容上课时问老师,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至少对整个中国文学史有了一个很大的概念。与此同时,我准备了N1的考试,本来的目标是想考个150分比较漂亮的成绩,毕竟塾里的老师说文学专业是非常看重日语能力的,但是很遗憾,日语听力比较欠缺的我最终也只考了132分,但是至少把出愿资格给拿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研究计划书和笔试以及面试的对策。
研究计划书和联系教授
日本考学和国内考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准备研究计划书。一开始的时候,完全束手无策,对研究计划书一点概念 都没有,现在认真一回想,我的研究计划书可以说是唐老师手把手教我完成的。我从2018年2月份开始构思,将构思的主题和先行研究用中文发给唐老师,在得到唐老师的认可,我才开始用日语写研究计划书。主题和框架确定了,初稿完成的其实挺快的,真正磨人的是唐老师给我提意见、我反复修改的过程。查了邮箱记录,2月21号开始到6月11号,我才把出愿用的研究计划书给定了下来。这个期间,唐老师真的是不厌其烦的解答我各种问题,提出不用意见,帮我修正了好多个版本,我才顺利的出愿了四个学校,对于唐老师,我是发自肺腑的感谢。
在研究计划书确定下来后,就是联系教授了。其实在塾里的第一节课,老师就介绍了可以报考的学校以及教授,自己去学校官网查看教授的资料后,基本可以确定可以联系的教授了。联系教授的邮件也是唐老师反复帮我改了好几遍,我才发给教授的。基本来说,只要是中国文学相关,基本都在教授的指导范围之类,只是要注意古典和现代的区别而已。
笔试和面试对策
塾里的课就分析了各个学校的过去问,将需要注意的情况和笔试应该怎么准备都很清晰的说了一遍。我这里就说下我准备的四个学校的考试过程。分别是立命馆大学、明治大学、早稻田大学、一桥大学。
立命馆大学
需要注意的是在出愿之前的规定时间内一定要与教授取得联系,在教授同意后,才能出愿。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时间,提前将邮件和研究计划书准备好。因为立命馆的留学生入试只有面试,考试的时间也比较早,比起其他学校,便要早早的开始准备面试的内容。如唐老师说,面试也是越早开始准备越好。
把能想到的所以问题列好(塾里会提供一份“常问面试问题集”,自己也可以多准备),把答案写出来,发给老师审核和修改,把内容修订后,就是开始不断的练习,从开始的背,到最后真正的把内容吃透,能够根据问题的变化,把答案拼列组合的说出来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个人情况是立命馆的面试准备了一个月后,找唐老师模拟面试,就去京都考试了。面试的时候,包括我选的指导教授是三位,虽然第一次面试的有点紧张,感觉自己没回答太好,但是教授们也没太为难我。
明治大学
文学研究科里虽然没有中国文学,但是在教养设计研究科里有两位中国文学的教授可以报的,分别是加藤徹教授和丸川哲史教授(台湾文学)。我当时报的是加藤徹教授。
笔试分为专业课和语言。因为我没有英语成绩,是参加的英语校内考(可带辞典)。毕业课考试的参考书目在学校官网上有挂出。当时我是看了文学的用语和グローバリゼーション相关专门书(书单每次出愿前都有一次更新)。
有了立命馆的第一次面试的经验后,我明治的面试就没那么紧张了,现在回想起来,三位教授都挺友好的,虽然也挑了一点研究计划书上的刺,但是整体没太为难我。
早稻田大学
笔试我就不多说了,说说面试的心态吧。虽然早稻田笔试过了,但是因为早稻田是我夏天第一志望校,笔试也准备了特别久,当时是真的特别的想要进早大,面试的前一天心态还挺平衡,反而当天到了早大面试的控室,整个心态太紧崩了,一直很紧张。面试的时候,教授叫我念一篇文章,我听了三遍才听懂。也是我当时面试准备的不够充分,才会这样。所以面试一定要提早准备,还有心态一定要放稳。
一桥大学
在早大落了以后,我沮丧好一阵子。之后,唐老师一直鼓励我再去试试一桥和庆应。在唐老师的推动下,我最终选择出愿了一桥大学。
一桥冬季的考试是书类选考和面试。面试有将近40分钟,包括刚开始做的一些日语测试。会让你念文章或新闻,所以平时也要注意练习日语的发音,我当时面试的时候,除了甲、乙的发音没读对,其他都还好,教授没挑我刺。后面会给你两个题目,选择一个题目,写一个小作文,时间10分钟左右,我当时就写了200字左右。
一桥的面试,教授最喜欢的还是围绕研究计划书问你,所以面试的内容一定要准备的充分。研究计划书里提到名词,文学概念包括后面的参考文献都一定要能自己语言表达和解释清楚。以及自己进大学院和做这个研究的动机也要有一套流畅合理的说辞。在经历了早大面试后,去一桥面试的我心态成熟不少,虽然教授在面试的时候也没少“怼”我,但我也能做到“据理力争”,好好的为自己的想法解释。总的来说,就是把研究计划书吃透,教授抛出了疑问和想法,要做到能解释自己这么写的理由。如果真的遇到不懂的概念或者问题,就老老实实的道歉和表达自己一定会补充这方面知识的态度就好啦。
最后
考学的这一年里,有成功有失败,准备的时候尤其是写研究计划书的那段时间也好多次都觉得好麻烦,但很幸运,遇到了给了我很大帮助唐老师和一起努力的同学们,最终一路坚持了下来。希望正在异国他乡准备考学的你也能坚定不移的步步前行。正如爱国大诗人所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