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体验谈055|当你认真时,全世界都会帮你

 

本期考学体验谈的主人公 小雨 毕业于国内一所一本大学的艺术类专业,2017年3月开始参加有间学堂政社班课程。她希望在大学院挑战新专业,因而走出舒适圈、选择了虽不熟悉但抱有好感的环境学专业。虽在第一次大学院考试中失败,但小雨没有放弃,积极与有间学堂指导老师沟通的同时不断完善对考学的认知,磨炼笔试和面试的能力。一路不懈的她最终得偿所愿,合格了上智大学地球环境学研究科

 

昵称:小雨
毕业院校:浙江工业大学
N1:合格

 

以下图片均来自本期主人公自摄

 

 

大家好,我是小雨,2017年参加有间学堂第一期的课程。我的考学时间拉得有些长,其中也走了许多弯路以及碰到了许多曲折,可是所有的经历现在看起来都是都是值得而且充满了意义,也让我相信没有一个结果可以平白无故就得到,你在拼命努力的时候,一定也是最幸运的,因为全世界都在帮你。而在这过程中,加入有间学堂也是我做的最正确选择

大学本科学的是传媒播音主持,和许多大学就有日语基础的同学和很早就着手开始准备来日本的同学相比,我来日本的原因只是源于大四时候一个冲动的念头,只是想抱着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挑战一下自己的想法,拿着最基础的jtest e等级的成绩就来了。当时也没有特别了解过日本的考学情况,也不曾分析过自己的条件,现在回想起来,及早定下目标、做准备是考学至关重要的一步

能够从媒体类专业跨到环境学,并通过所向往的上智大学的大学院考试,瞬间有了美梦成真的感觉。

 

55-2

 

 

初到日本,生活的忙碌和语言的学习就几乎占满全部的时间。只会普通的日常语言,要写学术研究计划书、参加大学院的笔试面试,也明显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后就了解了有间学堂,和廖老师谈了一下自己的情况以后,因本科学的是主持,在建议下加入了新闻传媒班。

不过上完第一节后,我选择换专业,缘由且看我下文道来。

 

关于转专业

既然选择了考学,梦想还是要有的。刚开课的时候杨老师就说过,日本的大学院特别是一些私立名校,对于本科出身校和成绩绩点很宽容,且教授和学校氛围也可能会更加国际化,活动机会也多,对于以后找工作来说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本身对私立学校抱有好感,参观都内的一些学校以后,也许是因为教会学校浓厚的异文化气息和对应全球社会的文化理念,上智大学莫名的成为心里想去的大学第一名。其次,March级别的学校则比较贴合专业,符合报名条件的学校也是我努力的目标。可是一开始心里没有底气,想着最起码找一个能落脚的学校,也不能忘记保底校的选择。

从新传转到环境学专业,经过了一番心理斗争。转专业的想法在上新传班第一节课的时候在心里就埋下了,一是因为听过分析发现日本学校关于媒体的专业少之又少;其次想到国内媒体的环境,在本科已经学过媒体相关知识,也实习过,产生了在大学院挑战新专业的意愿;第三,定下了上智的目标,但上智新闻学收的人少,竞争很激烈,对比了其他研究科,其中地球环境学研究科方向是偏文科的环境学专业,其中同样设置了环境经营、社会学、政策、英语等课程,有许多赴各地见学的机会,而自己也非常喜欢接触大自然和环境。

下定决心后火速联系杨老师商量换专业的事情。当时,关于这个专业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但是计划书的方向可以往政策类的计划书方向靠拢,她让我考虑仔细以后,推荐我环境学专业考试要看的书,并帮我退出了新传班,重新加入社政班。

 

55-3

 

 

关于研究计划书

计划书是大学院考学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考察考生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教授是否相符,更重要的是完整的计划书里能够体现出考生是否具备明确的问题意识,清晰的逻辑思维,以及成为修士的学习能力,可以说大学院的敲门砖了。而一开始的我完全一头雾水不知道该研究什么,看什么文献,计划书该从何写起,心里只有几个模糊的概念,非常着急。

说到这里,考学中给我最多帮助、最想感谢的人登场了,真的真的太谢谢张昊老师了。一开始与张老师讨论自己的几个想法和大致的内容,张老师不会直接肯定或者否定课题是否有意义,他很仔细地回复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梳理思路。老师说过很多次:计划书中最重要的是问题意识,围绕一个核心的问题,思考如何查阅先行资料,进行自己的研究。实际上自己在想题目的时候,思路很容易混乱,但是每次和张老师交流之后,都会有一种拨开迷雾见天的感觉,思路一下子明了许多。接着,大量阅读已有的先行研究资料和专业书,慢慢地自己的研究方向变得清晰。不过,考学之路实在艰辛,我经过了两次考试才顺利通过,并反反复复修改研究计划书,在这个过程中,张老师都非常细心帮助辅导及完善,有时收到老师的邮件都已经是后半夜了。

太感恩,真的辛苦老师了,并对张老师糟心过很多回研究计划书中的标点符号问题这点感到抱歉。这边也提醒一下在准备计划书的同学们,标点符号很重要!这体现了一个考生是否注意细节、思维是否缜密。写研究计划书的过程锻炼了如何反复思考的能力,收获颇丰。

 

关于联系教授和参加入学说明会

不同学校的研究科在是否需要联系教授方面要求不同,许多私立学校也是在入学之后才被安排指导教授的。我考的研究科也一样,之前有请教研究室的前辈,他们说不用提前联系。但是第一次考试失败、开始准备第二次考试的过程中,我决定联系教授,提前和教授交流自己想研究什么,想学什么。关于课题,当时教授最关心的是研究课题的动机以及打算用什么方法研究,其实还是考察了你的学习动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最后到考试面试的时候,没有碰到联系过的教授,但趁早开始用邮件联系,也是一种锻炼

另外,参加学校的入学说明会也是很有必要的,相似的研究科在不同学校的情况也是不同的,如研究课的氛围、设施配置、设置课程等,而参加说明会是最直接了解研究科的方法,也能在结束后和教授们交流。而且联系教授和参加入学说明会,能给教授留下一些印象,结个眼缘,表达自己想入学的决心和态度。尽人事,百利而无一害。

 

关于备战校内考

关于校内考,笔试是我最担心、最薄弱的一部分,备考前三个月每天都泡图书馆,反复看专业书,并抄下每条概念直接背诵。本身小论文基础有些弱,临时用自己的话组织日语有些困难的情况下,只能每天不停背书。但是考试光背下概念是不够的,所以下载过去问反复练手,着重记住能重复利用的句子和一些实例,考试中便能信手拈来。另外必须注意考试的时长,我考的时候笔试题目难度不大,但是两个小时完成包括一道翻译的三道题,时间非常紧张,遇到新的、生疏的题目就很容易做不完了,所以在考试时候千万保持头脑冷静,注意时间的分配

面试也注意考前准备。当时设想了大约十五道左右的问题,考前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好几遍,再找张老师和牛老师模拟面试。正式面试的时候,教授问的问题反而比较常规,像聊天一样面完了。

 

55-4

 

 

关于考试以外

认真说来,备考中最难调整的还是心态,好几次看着看着书就快崩溃了。但是一方面想着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的选择有很多,明天还是很棒的一天。而这一路的收获也绝对不仅仅是考上了学校,关于选择、关于做事的想法也都改变了很多,明白了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首先是自己要拼命努力

这一路受到了太多太多老师、朋友以及父母的帮助和鼓励,第一次考试失败、收到邮件被教授怼完全不知道怎么回复时心态要炸了,是张老师平静地告诉我好好准备笔试、联系教授,再考问题不大。考完试以为又没发挥好非常崩溃的时候,是徐老师和我说没关系,等成绩出来再找学校。还有来自杨老师一再的鼓励,认识的日本朋友不厌其烦帮我改文法,等等。

过程很难熬,可是也被治愈了无数次,最后就剩感恩了。想和还在努力备考的朋友说,分析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好结果,也祝所有人都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