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思维|日本文科大学院起手式

 

我们先来看两个社会科学中的有趣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也译为“毕马龙效应”,日语语境中是ピグマリオン効果,其运用在教育心理学范畴比较普遍。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是对此效应的形象描述。

 

 

它意味着,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地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可能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诱导原因之一,对于刚入职的企业的新人教育还有学校学习以及运动员的训练上到处可见这种效果的应用。

 

 

 

霍桑效应

日语叫ホーソン効果,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一个组织中的成员将自己心中的不满与诉求发泄出来,以激发成员的工作激情,发掘成员的工作潜力,最终实现工作业绩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日本的経営・観光学者、関西大学・大阪観光大学・和歌山大学名誉教授大橋昭一曾在发表的论文上针对这种效果做过详细地展开。

 

 

如果你觉得我想告诉你的谁这些效果在日本有哪些学者在研究,那么——恭喜你上当了。这两个效应是反例,在我们仔细搜索之后会发觉,并没有什么教授对这两个效果有什么研究。

 

 

 

日本的大学院体系是有自己很完备的学术圈的存在,在既定的学科中,主流的学者和大部分上位学校的教授们的研究是有一个能界定的范围的,本文正是想告诉在考学以及准备前往日本考学的诸君们怎么去寻找日本大学院考学的起手式,以及怎样正确地找到学科的打开方式和锁定范围

 

 

 

#01

常常会有同学觉得去日本念书就可以躲开不擅长的英语了,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思维。实际上在报考文科类大学院时,英语会根据你的具体选择,报考学科方向时不时冒出来再次成为你的拦路虎。

日本的文科修士对英语的要求按照专业的不同会有不同,我进行了几类的整理总结:
# 不需要英语分数、大部分校内考也不考英语的专业 #

基本上不看英语能力也不需要英语分数提交的主要就是中国文学专业日本语教育专业日本文学(国文学)专业了。当然有部分这类专业在大学的研究科中没有单独设定专业而是混在在一些综合类研究科中,那么这个研究科的报考要求里可能还是会出现英语分数的提交要求。

 

 

 

比如明治大学国际日本学研究科(参考 2021年报考要项),虽然日本语教育日本语学这个学科大部分是不需要英语的 ,但是在明治大学这个方向是归在国际日本学研究科的,这个研究科的报考要求里有英语分数的提交要求,自然就有了交英语的需求了。不过大部分学校的上述专业都是完全可以避开英语的。

# 有校内考英语、部分学校需要提交英语分数的专业 #

 

 

 

# 大部分研究科需要提交硬性英语分数的专业#

来日本考文科大学院选择最多的学科可能当属经营学了,由于其本身理论原著大多来自于英语文献和著书,对英语有硬性提交的学校占了大多数。同理,新闻传播学( ジャーナリズム)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大部分主流校必须提交英语分数,那么对于英语成绩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上去的同学来说,这都不是太轻松的选择方向。

 

2022年东京大学经营学专业要项英语要求

 

 

#02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于日本学科设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了解,因为国内的学科设定和日本考研的各种学科设定会有不小的差距和偏离。最容易常见的一种思维模式就是“我国内是XX专业的,所以对口应该找XX专业么?”。文科大学院的大部分学科的教授对于海外留学生本科阶段是什么专业并没有太大的在意,极少数学科(例如法学专业)可能对于本科非对口专业的录取倾向不太友好。

 

 

新闻传播方向来举例,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它在日本的大学院里是一个怎么样的设定。一般我们在说考新传的时候主要指的是ジャーナリズム专业。「ジャーナリズムのあり方」是这个学科永恒的命题之一。ジャーナリズム(Journalism)在狭义上讲就是以报社、通讯社、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媒介组织及其相关活动。而从广义上讲,ジャーナリズム是在大众传播(マ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当中所产生的各种相互作用。

 

 

而日本的各个大学院关于ジャーナリズム的学科设置,由以上两种分类来大致切割的话,以早稻田大学政治学研究科的J-school上智大学文学研究科新闻学为代表学校的研究对象比较倾向于前者;以东京大学情报学环为代表的研究对象比较倾向于后者。根据老师的专攻的不同,很多学校存在混杂的状况。像报考早稻田大学的J-school这样的学校,建议是研究计划书最好集中在テキスト分析这块。第一类适合有许多记者朋友或者本身就在传统媒介机构有任职经验的同学尝试。第二类需要做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取数据的质量。而テキスト分析只要有文本就可以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各类报纸的文本内容都是比较方便就能获取的。

广义上的ジャーナリズム研究,可以理解成研究主体不是新闻组织相关的媒介研究。比如说最近比较热门的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研究,东大为代表的カルチュラル・スタディーズ(文化研究)。前者是在媒介去中心化的过程中,关注信息的生产,传播,影响。后者是把研究重点放心受众的意思理解上。不仅仅是文字信息,图片,音乐,影像,游戏,美术设计,仪式,动作等都是语言的一种。受众对语言的理解构成了形态各异的文化。比如各种亚文化的形成当中,カルチュラル・スタディーズ是非常有效的接触方法。但这方面的教授非常有限,所以研究广义上的ジャーナリズム需要瞄准一个教授去考的情况比较多。而研究狭义上ジャーナリズム的早稻田大学J-school的入试就没有这个困扰,因为早大的J-school第一年是没有指导教授的,在第一年末定下修士论文课题后再选择指导教授,这需要非常专门的分析指导。但反过来说,大部分老师都不接收研究广义上的学生。

 

 

 

#03

当然,不仅仅是要了解学科,对于整个日本的大学的排布和评价做一个深入的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可以参考一些大学群的整理和评价榜单。

 

 

 

 

大学的选择报考范围不能只看排名,因为很多大学的排行榜的定型受到本身的制作排行榜的机构的立场和出发点的影响。在考学的路上可以多参考专业度高的机构和前辈,多听多问,但是并不能盲目听从。这些年来日本考学的人数越来越多,而各种怪现象也越发的多了。

我们来假设一下,在你为高考备考而寻找补习机构的时候,如果教你的老师自己都没有参加过高考,就号称能教你考上清北复交,那你断然是不会相信的。

然而当话题换成了留学,同样的道理却被打破了。各种专业度不足、没在日本念过上位大学院的人和你说能“教你考进东大早大”为什么就会信了呢?

切记留学也好,考学也罢,并非是人云亦云的“玄学”,而是可以根据专业的学术能力有逻辑的思维模式可依托的数据统计分析而得出的科学。

没错,考学是科学!

希望谨以此文,给所有的准备或者正在准备大学院考学的诸君们一个思考模式的借鉴。去伪存真,顺利走上人生的下一步。